《琵琶行》中的江州:古今地名之變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長篇敘事詩,江州”一詞,歷經千年,至今仍引人遐想。《琵琶行》中的“江州”究竟指的是現在的什么地方呢?
“江州”在古代并非特指今日的某一具體地點,而是泛指沿江地帶的行政區劃,在白居易所處的唐代,江州是江西省九江市的前身,其轄境涵蓋了今江西省的大部分地區,東晉時期設立江州,后歷經南朝多次分割,其轄境逐漸縮小。
江州作為唐朝、宋朝的行政區劃之一,一直沿置至元代,南梁湘東王蕭繹,即后來的梁元帝,曾擔任過江州刺史,而《琵琶行》中的江州,正是今日江西省九江市。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在江西九江設立江州,該地名因長江流經而得,歷史悠久,白居易被貶至江州司馬期間,創作了這首著名的《琵琶行》,使得九江這一“江州”地名更加聞名。
《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馬青衫濕”一句,表達了作者與琵琶女同病相憐之情,在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嘩,白居易被貶至江州,目睹了這場悲劇,心情抑郁,創作了這首詩。
《琵琶行》中的江州指的是現今的江西省九江市,這首詩不僅展現了詩人對琵琶女的同情,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官僚 *** 、民生凋敝和人才的浪費,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