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野生動物可以合法飼養
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可以飼養的動物種類主要包括狗、貓、龍貓、倉鼠、魚類、蝦類、松鼠、鳥類、豚鼠、寵物貂、龜類、兔子、蛇類、寵物蜥蜴以及昆蟲(昆蟲寵物主要以鳴蟲和甲蟲為主),這一規定依據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十七條,該法強調了對野生動物遺傳資源的保護,并對瀕危野生動物實施搶救性保護。
除了上述提到的動物外,還有許多其他野生動物適合養殖,例如野豬、海貍鼠、非洲鴕鳥等,每種動物都有其獨特的特點,養殖時應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在養殖過程中,要重視動物疾病的防治和生態保護,確保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動物介紹:
1. 麝鼠:又稱青根貂或麝香鼠,因其會陰部的腺體能產生類似麝香的分泌物而得名,它們生活在水域,善于游泳,因此也被稱為水老鼠或水耗子,麝鼠原產于北美洲,20世紀初被引入歐洲,1957年開始在中國黑龍江、 *** 等地飼養。
2. 荷蘭鼠:學名Cavia porcellus,又稱豚鼠,是一種常見的寵物。
《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牛志)》圖書概覽
《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牛志)》的編寫是在全國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的指導下進行的,得到了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主管部門及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以及相關教學、科研、生產單位資深專家的悉心指導,經過編寫組全體成員兩年多的辛勤勞動,本書最終得以完成。
本書采用精裝形式,ISBN *** 為9787109153516,作為珍貴資源,為讀者提供了全面、深入的牛類遺傳資源信息,涵蓋了牛的品種、特性、分布、利用、保護等多個方面,為研究者、養殖業者以及相關領域從業者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
據《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牛志》(2011年),牦牛有12個地方品種和1個培育品種,12個地方品種包括九龍牦牛、麥洼牦牛、木里牦牛、 *** 高山牦牛、娘亞牦牛、帕里牦牛、斯布牦牛、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高原牦牛、中甸牦牛、巴州牦牛,1個培育品種是大通牦牛。
2022年第三次畜禽遺傳資源目錄概覽
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工作技術專家組和牛遺傳資源普查組選定了文儒牧場的純血和牛核心育種群體,作為此次《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的樣本。
豬種的起源與人類文明緊密相連,它們的演化歷程反映了人類社會的變遷,豬種多樣性源于早期人類與野生種群的互動,逐漸適應了人類的生活方式,成為人類的重要食物來源。
2022年5月29日公布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首次明確了家養畜禽種類33種,包括豬、牛、羊、馬、雞、鴨等。
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明確列出了家畜家禽的種類,共33種,包括傳統和特種兩種類型,這些家養動物在傳統上主要用于農業生產和人類生活,而狗因其用途的多樣化,如寵物陪伴、搜救等,與人類關系日益緊密,但不被納入《目錄》的管理范疇。
《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目錄概覽
1. 前言:概述了《中國豬志》的研究目標,以及對我國近30年來養豬生產和遺傳資源變遷的深入剖析。
2. 豬種起源及與人類的關系:探討了豬種的起源歷程,揭示了其演化與人類歷史的緊密聯系,并強調了豬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3. 中國家禽遺傳資源:概述了家雞、家鴨和家鵝的起源歷史、類型與形成,以及它們在人類生活中的地位。
4. 中國畜禽遺傳資源目錄:詳細解釋了中國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重要性,記錄了畜禽遺傳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以及特性等信息。
5. 《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首次明確了家養畜禽種類33種,為保護畜禽遺傳資源、促進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依據。
特種養殖種類概述
特種養殖主要包括以下種類:
1. 鱷魚養殖:鱷魚以其皮革制品和藥用價值而備受關注,養殖需要特定的環境和技術。
2. 野豬養殖:野豬養殖是特種養殖的一個分支,具有獨特的經濟價值。
3. 特種水產養殖業:包括各種珍稀魚類、貝類、蟹類以及水生經濟動物的養殖,如中華鱉、羅氏沼蝦、蛙類等。
4. 昆蟲類養殖:近年來新興的特種養殖項目,如蝴蝶、蜻蜓等。
5. 特種畜禽養殖:包括梅花鹿、馬鹿、馴鹿、羊駝、火雞、珍珠雞、雉雞、鷓鴣、番鴨、綠頭鴨、鴕鳥、鴯鹋、水貂(非食用)、銀狐(非食用)、北極狐(非食用)和貉(非食用)等。
特種養殖項目繁多,涵蓋了從大型鳥類到小型哺乳動物等多個種類,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