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中,長城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征,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為之揮毫潑墨,以下是對描寫長城的詩歌進行分類整理,以饗讀者。
一、描繪長城雄偉壯觀的詩歌
1、《經檀道濟故壘》【唐】劉禹錫:萬里長城壞,荒營野草秋,秣陵多士女,猶唱白符鳩。
2、《杞梁墓》【唐】汪遵:一叫長城萬仞摧,杞梁遺骨逐妻回,南鄰北里皆孀婦,誰解堅心繼此來。
3、《聽箏》【唐】張祜:十指纖纖玉筍紅,雁行輕遏翠弦中,分明似說長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風。
4、《出居庸關登萬里長城二首》【清末近現代初】呂碧城:摩天拔地青巉巉,是何年月來人間,渾疑媧后雙蛾黛,染作長空兩壁山。
二、表達對長城歷史滄桑的感慨
1、《長城》【唐】汪遵: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筑長城兮遮北胡。
2、《長城》【唐】貫休:秦筑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
3、《感遇詩八首》【唐】陳子昂:長城備胡寇,嬴禍發其親。
三、贊美長城的防御作用
1、《關亭長句四韻》【唐】杜牧:廣德者強朝萬國,用賢無敵是長城。
四、長城與自然景觀的融合
1、《丁澎詩選》【清】丁澎:嶺坂風回樹郁盤,長城如帶霧中看,隨陽雁斷天疑盡,背日風高夏若寒。
五、長城與文人墨客的羈絆
1、《康有為年譜》【清】康有為:康有為進京應試落第,夏歷八月單騎游居庸關萬里長城,寫下了這兩首詩。
通過這些詩歌,我們可以感受到長城在中華民族心中的崇高地位,以及長城所承載的歷史滄桑和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