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詩配畫作品展示
1. 在我國,許多經典詩詞都配有圖畫,詠柳》、《望天門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登鸛雀樓》、《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江畔獨步尋花》、《憫農》、《楓橋夜泊》、《十五夜望月》、《虞美人》等,都存在相應的圖畫。
2. 下面展示幾幅詩配圖作品,這些圖畫均為畫家張硯鈞的國畫作品。
3. 下面是一些小學生的詩配畫作品,畫中已經標注了相應的詩句。
4. 圖片欣賞:圖一、圖二、圖三、圖四、圖五,資料1:描寫廬山的詩句——“五老峰巔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煙,泰華根同峙,嵩衡脈共聯,憑虛有仙骨,日月看推遷。”
關于古詩的簡單手抄報內容
1. 古詩繪畫手抄報內容:《將進酒》——唐代李白作,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2. 古詩文手抄報內容:“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曾是我熱血澎湃;“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的凌云壯志亦使我神往;“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愛國情操也是我感動不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國憂民更使我心為之一顫。
3. 古詩文手抄報內容:我喜歡古詩,小時候,經常沉浸在古詩的韻律中,每天晚上,聽著錄音機里播放的古詩,伴隨著窗外蟬鳴聲,一陣微風吹過,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快樂,伴隨著古詩,我詩意的生命開墾出豐美的田園,我會背的第一首古詩是《詠柳》。
4. 簡單語文古詩手抄報資料:古詩詞名言名句——1.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漢樂府民歌《君子行》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3.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采葛》4.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5. 古詩文手抄報內容: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首詩是出自于清代錢塘(今杭州)詩人高鼎之手,詩中描繪了春天鄉間的美麗風景。
6. 古詩文手抄報內容: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宋代詩人陸游在臨死前留下的千古佳句。
登鸛雀樓詩配畫教程
在畫布左邊畫出鸛雀樓的頂部,如下圖所示,畫出鸛雀樓的欄桿,如下圖所示,畫出鸛雀樓中間部分樓閣,如下圖所示,畫出詩人與山河,如下圖所示,涂上好看的顏色,如下圖所示,配上古詩,完成,如下圖所示。
二年級登鸛雀樓怎么畫如下:首先在左側畫上鸛鵲樓的樓頂,這樣的樓層可以用尺子來畫一畫,在畫之前可以先參照著建筑臨摹一下,鸛鵲樓的樓頂畫好之后再順著樓頂畫上樓層,在樓層上畫上一位詩人,底部畫上柱子。
描寫山水的古詩配畫欣賞
《望廬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兩首詩,一為五言古詩,一為七言絕句。
配圖如下圖所示。《游山西村》主要描寫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曲徑通幽,草木茂盛,幾經回轉,眼前一亮,原來是一座村莊,村民們衣冠簡樸,古代風氣仍然保存,下圖符合該詩意境。
《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賞析:此詩有唐代王之渙所作,釋義為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這首詩寫詩人登高望遠的情景,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
古詩的思維導圖繪制方法
確定中心主題:本課的中心主題是“古詩三首”,在思維導圖中,這個主題可以作為中心節點,用一個大寫的粗體字母來表示。
添加次級主題:圍繞中心主題,可以添加三個次級主題,分別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和《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用思維導圖閱讀古詩,主要有六個步驟:快速通讀全文;找出主題;進行內容分類;找到難點;畫出導圖;回顧與復述內容。
課程雖已結束,但《思維導圖記憶古詩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再次謝謝豬豬老師和紅梅老師!以下是32首古詩詞與之相對應的思維導圖:詩仙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在紙的正中間取一個位置為中心圖位置,找好中心圖位置后,就可以把古詩的標題、朝代和作者,以相關的圖畫表達出來,所畫的圖像要和主題韻意相通,比如畫江南,就可以配一些江南河景,荷花等;畫詠柳,就可以配一些春天的柳條等,以下圖登鸛雀樓為例,中心圖配一座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