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陽樓》原文|翻譯|賞析_原文作者簡介
唐代詩人杜甫的《登岳陽樓》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翻譯:昔日聽聞洞庭湖的浩瀚,今日終于登上岳陽樓,吳楚兩地被湖水東南分隔,天地仿佛日夜在湖面上漂浮,親朋好友音信全無,唯有老病之身乘孤舟漂泊,關山北方的戰馬奔騰不息,我倚窗遠眺,淚水橫流。
《登岳陽樓》中“李冕柏府沉沉”的翻譯
翻譯:沉醉于柏府之中,耳畔滴答的更漏聲,卻因醉意未消,直至三更時分仍未入眠,南下的使者或許已老,而東方升起的月亮卻還未照亮天際,湖上樹林中的鳥兒叫聲嘈雜,波濤聲搖曳湖中的浮萍,一封家書能喚起遠方的雁兒,但千山萬水依舊難以掩蓋舊日的怨恨。
《登岳陽樓》是誰的詩
《登岳陽樓》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此詩以其雄渾的氣勢、深沉的情感和精妙的意象,被譽為“古今登樓第一詩”,詩中杜甫抒發了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以及對個人命運的無奈感慨。
杜甫《登岳陽樓》寫作時間
《登岳陽樓》創作于唐代宗大歷三年(768年),當時杜甫在岳陽滯留,登樓遠眺,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杜甫創作《登岳陽樓》時的背景
杜甫在創作《登岳陽樓》時,正值唐朝由盛轉衰之際,他本人也經歷了流離失所、貧病交加的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杜甫創作了這首詩,表達了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懷,以及對個人命運的無奈感慨。
《登岳陽樓》的意思
《登岳陽樓》一詩,通過對洞庭湖壯闊景象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個人命運的感慨,詩中既有對自然景觀的贊美,也有對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具有深刻內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