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勒河所屬城市解析
疏勒河,一條流淌在中國大地上的重要河流,它并不隸屬于任何一個特定的城市,這條河流蜿蜒流淌,流經了玉門市、酒泉市、敦煌市等多個城市,這些城市都位于疏勒河的沿岸,從河流中獲得了灌溉和供水的便利,雖然疏勒河不屬于任何一個城市,但它對于這些城市的生態、農業和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河流的水資源為城市的繁榮與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疏勒河位于中國甘肅省西部的酒泉市境內,是祁連山脈和戈壁灘之間的一條內陸河,根據百度百科的資料,疏勒河是甘肅省河西走廊內流水系的第二大河,古稱籍端水、冥水等,其干流自青海省天峻縣(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流經甘肅省肅北縣、酒泉市、玉門市、瓜州縣、敦煌市等地,總長945公里,流域面積達101884平方公里。
在行政區劃上,疏勒河流域涵蓋了甘肅省酒泉地區的玉門市、安西縣和敦煌市三個縣(市),這一地區地處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阿拉善高原的過渡帶,地形復雜,高差懸殊,地勢總體上自北向南逐漸升高。
環境問題的發展歷程
環境問題的發展歷程可以大致劃分為四個階段,在原始階段,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利用和影響非常有限,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自然災害,如火山爆發、地震等,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不斷增加,環境問題開始顯現,主要表現為對自然資源的過度利用和污染,如森林砍伐、水源污染等。
環境問題隨著社會和經濟的進步而演變,人類生產力的提升和人口增長形成了相互促進的循環,直至現代,環境問題變得極為嚴峻,環境問題的發展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早期生態環境破壞、工業革命階段和現代環境問題階段。
從歷史發展來看,地球上環境問題的產生,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原始農業階段、早期生態環境破壞階段、工業革命階段和現代環境問題階段,環境問題自古就有,并且伴隨著人類的發展而發展,人類越進步,環境問題也就越突出,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在于人類的發展進步。
疏勒河流域荒漠化變化分析
疏勒河流域的沙質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金塔縣和敦煌市,近年來,這兩個縣市的沙質荒漠化土地面積都有所減少,金塔縣減少面積達到4121hm2,而敦煌市沙化土地面積在2001年比1987年減少了911hm2。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疏勒河流域人口數量增長迅速,對糧食、蔬菜、水資源的需求數量也隨之增加,在干旱區,每平方公里適宜的人口數量是有限的,而人口的快速增加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為了生計、發展經濟、提高生活水平,人們開始開荒、打井、超采地下水資源,導致一系列環境問題。
疏勒河中游干流改道的目的是為了緩解水資源緊缺、補充地下水、減緩土地荒漠化、增加生物多樣性,從而引起湖泊的消長和綠洲的盈縮,西北地區日益加重的土地荒漠化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水資源利用不當造成的,在內陸干旱區,由于河流上中游用水過多,導致下游河湖干涸,荒漠擴大。
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區,過度放牧導致草場退化,在地表集水坑和放牧點井泉附近,通常集中了大群牲畜,過牧現象尤為嚴重,在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以及疏勒河流域等地,常常可以看到斑點狀的土地荒漠化圈。
河西地處西北干旱區,石羊河、弱水、疏勒河流域分布著較大的沖積平原,土壤肥沃,水草豐美,宜農宜牧,祁連山終年積雪,春夏消融,為灌溉提供了水源,尤其適合發展“綠洲農業”。
疏勒河流域概述
疏勒河流域位于甘肅河西走廊西端,是中國河西走廊三大內陸河流之一,它源出青海省祁連山脈西段疏勒南山和托來南山之間的沙果林那穆吉木嶺,向西北流經音德爾達坂東北坡羅溝,轉北流入河西走廊。
黨河是疏勒河的主要支流,于肅北黨城灣出祁連山,歷史上,黨河曾于安西西湖—敦煌北湖一帶匯入疏勒河,1978年黨河水庫修建后,敦煌以北基本斷流,大部分河水被引入灌區,灌溉敦煌綠洲。
疏勒河是甘肅省河西走廊內流水系的第二大河,古稱籍端水,全長540公里,流域面積20197平方公里,發源于祁連山脈西段托來南山與疏勒南山之間,西北流經肅北縣的高山草地,貫穿大雪山到托來南山間峽谷,過昌馬盆地,出昌馬峽以前為上游,水豐流急;出昌馬峽至走廊平地為中游,至安西雙塔堡水庫以下為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