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惡如仇”中的“疾”是否指痛恨?
“疾惡如仇”中的“疾”并非單指痛恨,而是蘊含著強烈的憎惡之意,此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對邪惡與惡行的極端厭惡,其情感之強烈,如同面對仇敵一般,這里的“疾”字,具有深切的恨意,常用于形容個體在道德與正義面前的堅定立場。
在漢語中,“疾”的發音為“jí”,其部首為“疒”,四角碼為“00184”,倉頡編碼為“kok”,除了在成語“疾惡如仇”中的使用外,“疾”字還可以指疾病,表示身體不適,如“疾病”、“眼疾”等,它還可以表示一般的痛苦或恨,如“疾苦”、“痛疾”等。
成語“疾惡如仇”不僅強調了憎恨的強烈程度,還暗示了其行為背后所蘊含的正義感和道德力量,與之相近的成語有“急公好義”、“深惡痛絕”和“見義勇為”,而其反義詞則為“助紂為虐”,此成語的出處可追溯至清代梁紹壬的《兩般秋雨庵隨筆·蔡木龕》:“嫉惡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語必刺入骨。”
簡而言之,“疾惡如仇”中的“疾”字,不僅代表痛恨,更是一種深層次的情感表達,體現了個體對于邪惡的堅決抵抗和道德的堅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