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字的正確讀音及含義
皰字,拼音為“pào”,是一個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漢字,它由部首“疒”和“包”組成,總筆畫數為10畫,在五行中,皰字屬水。
皰字的基本解釋是指皮膚上出現的類似水泡的小疙瘩,這種疙瘩有時也被稱為“泡”,水皰、火皰、膿皰等,都是指皮膚上因燙傷、感染等原因形成的含有液體的小泡。
在詳細解釋中,皰字可以指面部所生的小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粉刺,茅盾在《子夜》中描述的“臉上的小皰一個一個都紅而且亮起來”,便是這種含義。
皰字在醫學上也有特定的含義,它指的是皮膚上出現的一種類似水泡的小突起,這種突起可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如皰疹,皰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病毒感染后,皮膚上會形成水皰,經過一段時間后會自然破裂,并最終愈合。
皰字的字形結構為半包圍結構,可以拆分為“疒”和“包”兩部分,在五筆輸入法中,皰字的編碼為UQNV。
需要注意的是,皰字與“泡”字雖然發音相同,但意義有所不同,泡字通常指液體中的氣泡,或者某些形狀類似氣泡的物體。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可以通過以下例句來理解皰字的使用:
- 手上燙起了一個皰。
- 小水皰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明顯。
- 皰疹病毒感染需要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