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朝鮮權力交接神秘歷程揭秘
自1984年起,朝鮮開始宣揚金正日的出生地位于白頭山密營,1973年9月,金正日被選為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會候補委員、中央委員會書記,次年2月,他又被選為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當時,朝鮮勞動黨舉行五屆八次會,一位身居要職的將軍提出緊急動議,推舉金正日為黨中央政治局委員。
民主政治的發展歷程:從古至今的探索與演變,從近期魯山縣城建局官員的傲慢言辭到梅州中院檢察官的不當言辭,我們看到權力的傲慢似乎正在侵蝕著民主的基石,民主這一概念,其歷史軌跡卻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詩,歷經兩千多年的演變,才在近現代逐漸贏得全球的青睞。
金正日生于太祖八年,他的生命歷程與朝鮮的歷史緊密相連(925年),在位的第四年,即公元949年三月三日,命運的車輪急轉,王昭的父親王堯因病重,將王位禪讓給了他的母親劉太后與異母弟弟王昭,這一舉動不僅標志著權力的交接,也預示著朝鮮歷史的轉折點(949年)。
朝鮮兩個巨幅畫像人物之謎
朝鮮兩個巨幅畫像人物分別為金日成(1912年4月15日—1994年7月8日),原名金成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建國主要領導人以及朝鮮勞動黨、朝鮮人民軍、主體思想的創建者。
這兩幅狹長的巨幅畫像,描繪了耶穌的四大門徒:約翰與彼得、保羅與馬可,左邊的一幅象征著仁愛與智慧,身著柔軟紅色斗篷的青年是約翰,他的身旁是身材魁偉的彼得正在俯身閱讀,右邊一幅則象征著正義與力量,身體高大的保羅穿著厚重的白色斗篷,一手拿書,一手拿劍,他的身旁是機警勇敢的馬可。
畢加索在巴黎聽到這一消息后,滿腔憤怒,他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為巴黎世界博覽會西班牙館畫了著名的巨幅壁畫《格爾尼卡》,全畫由黑、白、灰三色畫成,畫中的婦女、死孩、戰士的尸體、著火的房屋和被矛刺穿的馬(象征人民)等,無一處不是對法西斯罪行的血的控訴。
兩江道地理概況
1、位于朝鮮北部邊陲內陸的兩江道,其名源于鴨綠江和圖們江(在朝鮮稱為豆滿江)的上游區域,這個地區與中國邊境相連,地理上呈現東南西三面高,中部低的特點,平均海拔超過1000米,其中約42%的地面坡度小于15度,為放牧提供了適宜的條件。
2、圖們江右岸則屬于朝鮮的兩江道和咸鏡北道,兩江道位于北部內陸地區,北以鴨綠江和圖們江與中國為界,南以赴戰嶺山脈與咸鏡南道為界,東鄰咸鏡北道,西接慈江道,該道設有1市11郡,地勢東南西三面高,中部較低,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
3、中國與朝鮮接壤的城市分布在東北地區,這些城市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朝鮮的行政區域緊密相連,位于吉林省東南部的臨江市,作為白山市代管的縣級市,坐落在長白山腹地,與朝鮮的兩道(兩江道、慈江道)和三郡(中江郡、金亨稷郡、慈城郡)隔鴨綠江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