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上風俗探秘
1、數字諧音的魅力:在香港,接受斟酒或倒茶時,人們喜歡用幾個指頭輕叩桌面,3”字尤為受歡迎,因其與“升”諧音,寓意著事業高升,而“8”和“6”也備受青睞,在粵語中,“8”諧音“發”,代表發財;“6”與“祿”同音,有“六六大順”的美好寓意。
2、港澳風俗與禁忌:在港澳地區,會見親朋好友時忌伸“香蕉手”,即空手上門,雖然香港產品豐富,但送禮仍需謹慎,內地居民去香港,帶一些當地土特產即可。
3、傳統表演與煙花盛宴:舞獅、舞龍燈等傳統表演活動在新界的鄉村和圍村中依然活躍,而在市區街頭,大型舞獅、舞龍燈表演已難得一見,自1982年起,每年農歷年初二的晚上,維多利亞港上都會舉行盛大的煙花表演,成為迎接新年的特色節目,香港作為“美食天堂”,春節習俗中自然也少不了與吃相關的活動。
4、食俗文化:香港以大米為主食,雜食愛好者也很多,如面包、面條等,擅長制作各種糧食制品,如豌豆粉、豆腐、米粉、年糕、粑粑、湯圓等,大部分港人喜歡飲早茶,粵菜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由廣州菜、潮州菜、東江菜組成。
廣東德慶出嫁風俗
在水上人家的出嫁風俗中,戀愛和訂婚具有特殊意義,由于水上人家家境貧窮、地位低微,男女交往機會極少,大多數青年男女由家長做主,請媒人撮合,春節是肇慶一年中最為隆重的節日,也是蘊含著濃厚民俗色彩的時節,大掃除、貼春聯、舞醒獅、放鞭炮等傳統習俗都承載著肇慶人對新年的美好祝愿,婚嫁習俗講究禮儀繁多。
肇慶市德慶縣是傳說中龍母的故鄉,舞龍習俗歷史悠久,有火龍、彩龍、旱龍三種,每逢節慶,肇慶市人們都會舞動巨龍歡慶,舞獅在肇慶城鄉也有著悠久的傳統,春節舞獅采青拜年,還有舞龍爆龍、財神誕、佛爺誕等傳統習俗。
德慶菜酢的歷史悠久,馬噓河流域喜食酸酢,悅城河一帶喜食咸酢,縣城居民酸酢咸酢兼食,腌制菜酢成為風俗,腌制菜酢之風在縣城已逐漸式微,但在德慶廣大農村中仍盛行。
北海疍家文化探微
疍家文化是一種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的獨特職業文化,北海的疍家人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習俗和風土人情,唱咸水歌是常見的文化活動,而疍家婚俗則是最具特色的文化表現,咸水歌是疍家人在日常生活中隨意哼唱的小曲,內容涉及男女戀情和生活艱辛等主題。
疍家文化是北海市特有的海洋文化,以漁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為特色?!陡呋诏D家婚禮》是疍家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疍家人的婚嫁習俗,北海地方戲和民間說唱是北海市的文化瑰寶,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疍家,又名疍民,以“舟楫為家,捕魚為業”,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廣西的沿海和江邊,在北海的僑港鎮,疍家的新娘婚禮習俗獨特而隆重,婚禮前夜,男方會派出數十名姐妹,手捧禮物組成長長的送禮隊伍,這份盛大的儀式感人至深。
每逢節假日,在北海一些沿島區域或島嶼至今還會舉辦些疍家民俗風情文化表演,獨特的疍家民俗彰顯著北海本土文化之魅力,據考證,早在秦漢時期,除了著名的陸路絲綢之路外,還有一條“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就在今天的北海合浦。
疍家人是什么民族
疍家人是漢族的一個分支,他們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沿海地區,以船為家,世代從事漁業,疍家人的生活方式獨特,長期生活在船上,不習慣在陸地上居住,疍家人分為福州疍民和廣東疍家,分別講閩東語和粵語。
疍家人屬于漢族,疍家,又稱艇戶,是廣東、廣西、福建、海南一帶,一種以船為家的漁民,世代以打漁為生,而不在陸地上置業,疍家分為福州疍民以及廣東疍家人,福州疍民講閩東語,廣東疍家人則講粵語,由于他們長期待在船上,他們的腳同生活在陸地上的人略有差別,因而得一稱謂“曲蹄”。
疍家人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疍家人是早期南方漢族人的后裔,他們被官軍所迫,逃入江海河上居住,以捕魚為生,并世代傳承下來,另一種說法認為疍家人是古越禪梁族或古黎族等南方水上民族,受到陸上民族的排斥,多年來漂泊于海上,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民族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