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疏勒河的干流概況
河道呈放射狀,水流大量滲漏,成為潛流;至沖積扇前緣出露形成10道溝泉水河;諸河北流至布隆吉匯合為布隆吉河,亦稱疏勒河。再西流經雙塔水庫,過安西,至敦煌市北,黨河由南注人,再西流注人哈拉湖 (又名黑海子,今名榆林泉)。全長580公里。流域面積95萬平方公里。
疏勒河是一條河流不屬于任何市,流域廣闊,途徑多個市縣。主要支流有黨河、榆林河等。白楊河、石油河雖不匯入疏勒河,但在水系劃分上仍歸疏勒河水系。
疏勒河流域位于甘肅河西走廊西端,是中國河西走廊三大內陸河流之一。源出青海省祁連山脈西段疏勒南山和托來南山之間的沙果林那穆吉木嶺。向西北流,通過音德爾達坂東北坡羅溝轉北流入河西走廊。
硫勒河干流總長945公里,流域面積2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徑流最94億立方米,其主要支流有黨河、愉林河、石油河、白楊河等。灌區開發歷史悠久,曾培育出古絲繃之路歷史名城—教煌。但因地處西睡,人煙稀少,到80年代中期,全流域人口密度僅為每平方公里2人。
從1966年出版的1∶10萬航測圖上可以看出,疏勒河干流在后坑以東為間歇性河道,在后坑以西為干涸河道,雙塔水庫建成運行后,玉門關一帶已很少有河水流入,而黨河和疏勒河地下潛流流入保護區的水量概算約6300萬m3/a。
疏勒河中游干流改道的目的如下:緩解水資源緊缺,補充地下水,減緩土地荒漠化,增加生物多樣性。引起湖泊的消長、綠洲的盈縮。
詳解玉門市的地緣結構,疏勒河有哪些不尋常之處?
1、疏勒河從峽谷流出時會在大山的低谷上形成一個沖積扇,而附近的玉門城就在此沖積扇的東部。疏勒河沖積扇與其他地方所形成的沖積扇有很大的不同,這使得疏勒河流域的地形結構更為復雜。疏勒河沖積扇涇渭分明,外形很標準且面積巨大。此外,疏勒河沖積扇上的地貌與當地的地緣結構有很大的關系。
描述疏勒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疏勒河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疏勒河的水源主要由冰雪融水、大氣降水和地下滲流組成。 疏勒河流經的地區有大量的冰川,這些冰川在融化的過程中會形成徑流,對河流的水量有重要影響。
隨著海拔的增高,降水量總體上呈現增大的趨勢,而蒸發量呈減少、氣溫呈降低的特征。地質、構造 疏勒河流域處在幾個構造體系交接復合部位,前第四系在南山系幾乎缺失古生界,北山系主要由奧陶系-志留系及海西期花崗巖組成。古生界及前古生界、中生界及古近系、新近系、侵入巖均有出露。
疏勒河流域各水文地質盆地地下水運動總趨勢與河流流向一致。隨著主要含水層導水性從河流上游到下游變弱,地下水交替也逐漸由入滲—徑流過渡為入滲—蒸發。
疏勒河流域盆地地下水化學場表現出水平和垂向的分帶性演化規律,自上游至下游可劃分為淡水帶、咸水覆蓋下的淡水-微咸水帶和咸水帶。
疏勒河流域盆地地下水水化學組成主要反映出山河流滲漏補給特征,地下水向下游與地表水經過多次轉化,在河流入滲、徑流溶濾作用和蒸發濃縮過程中形成。埋藏很淺的地下水呈現不同程度的鹽化,埋藏較深的則更多地反映了徑流的強弱與路程長短。
疏勒河流域為內陸河系,其天然狀態下地下水均衡的總特征是“入滲-徑流-蒸發”相平衡。由于各盆地所在地理位置(流域的中、下游)不同,地質、地貌條件的差異,徑流特征亦稍有差異,中游玉門-踏實盆地以“徑流-泉水-蒸發”相平衡,下游安西-敦煌盆地、花海盆地以“徑流-蒸發”相平衡。
簡述疏勒河昌馬水庫到雙塔寶水庫段的水系特征。
疏勒河昌馬水庫到雙塔寶水庫段的水系特征。疏勒河是甘肅省河西走廊內流水系的第二大河,古名籍端水,全長540公里,流域面積20197平方公里。發源于祁連山脈西段托來南山與疏勒南山之間,西北流經肅北縣的高山草地,貫穿大雪山到托來南山間峽谷,過昌馬盆地。
出昌馬盆地,過昌馬峽人河西走廊沖積洪積平原。河道呈放射狀,水流大量滲漏,成為潛流;至沖積扇前緣出露形成10道溝泉水河;諸河北流至布隆吉匯合為布隆吉河,亦稱疏勒河。再西流經雙塔水庫,過安西,至敦煌市北,黨河由南注人,再西流注人哈拉湖 (又名黑海子,今名榆林泉)。全長580公里。
谷地寬15~20千米,海拔3800米左右,河道擴散、迂回。河流向北流經托來南山,將山地切割成數百米深的疏勒峽谷,兩岸山峰高峻,谷地長65千米,均勻寬7千米。
一是昌馬水庫-昌馬大壩河水入滲量。昌馬水庫2004年泄水量99253萬m3/a,其中:四○四廠引水8275萬m3/a,大壩來水量為84478萬m3/a,其間損失6500萬m3/a,90%入滲補給量為5850萬m3/a。 二是昌馬大壩處向昌馬戈壁棄水入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