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關于寫白云的詩句
1、《詠華山》寇準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抬頭紅日已然很近,回頭再看下面,白云已經很低了。人站在山峰上,白云都被踩在腳下。《悟道詩》某尼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云。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2、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譯文:一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蒼茫云海之間。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譯文: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云獨去自在悠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3、《別董大二首》唐代: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馀年。丈夫貧踐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譯文:黃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變得暗黃;北風勁吹,大雪紛紛,雁兒南飛。
4、潭暮隨龍起,河秋壓雁聲。——唐·李商隱《詠云》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好雨不雨風不風,徒倚穹蒼作巖險。——唐·齊己 興云感陰氣,疾足如見機。——唐·劉禹錫《觀云篇》靈山蓄云彩,紛郁出清晨。——唐·陸暢 彩云驚歲晚,繚繞孤山頭。
5、白云的詩句古詩大全如下:莫鎖白云路,白云多誤人。——出自唐·薛瑩《寄舊山隱侶》碧水何渺渺,白云亦英英。——出自唐·皎然《答道素上人別》青靄長不滅,白云閑卷舒。——出自唐·吳筠《翰林院望終南山》過景斜臨不可道,白云欲盡難為容。
6、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雪洗虜塵靜,風約楚云留。——張孝祥《水調歌頭·和龐佑父》晚云都變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周德清《塞鴻秋·潯陽即景》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白云悠悠飛暮渡,是古詩嗎
白云悠悠朝飛暮渡,會時刻托它問候你。 3獻上依依惜別的祝愿,愿福樂時刻與你相伴。
白云悠悠朝飛暮渡,我會時刻托它問候你。 2) 風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搖晃搖晃,成為我命途中最美的點綴,看天,看雪,看季節深深的暗影。 3) 揮別的是手臂,更近的是心靈。 4) 一聲汽笛,跌落在曠野;無限的惆悵與孤獨,在離別的那一瞬間,一齊涌上心頭。
《越女詞五首》、《白云》元稹:《行宮》、《登鸛雀樓》王世貞、袁枚、杜牧、鮑溶、李端、劉長卿:詩中蘊含白字的意境無論是唐詩的豪放還是宋詞的婉約,白字都是詩人情感的載體,如月光灑落,如秋霜凝結,如白云悠悠,訴說著古人的智慧與情感的深度。
黃鶴樓一詩是怎樣將神話傳說與眼前景物融為一體的
1、詩的前四句是敘寫仙人乘鶴的傳說,是想象,是虛寫;艷陽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漢水北岸的樹木化作久久思念的親愛之人。而后四句則是寫實,寫眼前之景,抒發個人情懷。將神話傳說和眼前之景巧妙融為一體,增添了黃鶴樓的神異色彩,抒發詩人孤寂的思鄉之情。
2、崔顥的《黃鶴樓》一詩,通過虛實結合的手法,將神話傳說與眼前的景物融為一體,抒發了詩人歲月難再、世事茫然的情感。這首詩從樓的命名之由來著想,借傳說落筆,然后生發開去。
3、“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詩人漫游到了這里,乘興登臨,首先誦出了這樣的詩句是很自然的。這個起句語言明白曉暢,表面上看沒有什么辭采,但感情放縱恣肆,借助于樓名的傳說,卻能一下子將人們帶進一個神話境界,引發出無限遐思。
4、這種表現手法的作用是豐富了詩歌的內容,增強了詩歌的神秘色彩和情感的表達力。首聯中通過虛實結合的手法,將黃鶴樓的傳說融入到詩歌中,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一種超越時空的神秘感和歷史感。同時,這種表現手法也使得詩歌更加生動有趣,能夠更好地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5、崔顥的黃鶴樓一詩,通過虛實結合的手法,將神話傳說與眼前的景物融為一體,抒發了詩人歲月難再世事茫然的情感這首詩從樓的命名之由來著想,借傳說落筆,然后生發開去仙人跨鶴,本屬虛無,現以無作有,說它“一。
關于黃鶴樓的古詩有哪些
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送康太守》唐·王維 城下滄江水,江邊黃鶴樓。朱欄將粉堞,江水映悠悠。鐃吹發夏口,使君居上頭。郭門隱楓岸,侯吏趨蘆洲。何異臨川郡,還勞康樂侯。
2、《黃鶴樓》唐·崔灝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黃鶴樓》宋·游景仁 長江巨浪拍天浮,城郭相望萬景收。漢水北吞云夢入,蜀江西帶洞庭流。角聲交送千家月,帆影中分兩岸秋。
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代: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譯文: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終南山古詩
《zhōnɡnánshān》《終南山》zuòzhě:wánɡwéi 作者:王維 taiyǐjìntiāndōu,liánshāndàohǎiyú。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báiyúnhuíwànɡhé,qīnɡǎirùkànwú。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fēnyězhōnɡfēnɡbiàn,yīnqínɡzhònɡhèshū。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唐人每稱終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縣志》:終南山在縣(京兆萬年縣)南五十里。按經傳所說,終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天都:天帝所居,這里指帝都長安。青靄:山中的嵐氣。靄:云氣。海隅:海邊。終南山并不到海,此為夸張之詞。6 分野:古天文學名詞。
《終南山》唐朝·王維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游終南山》唐朝·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晝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長風驅松柏,聲拂萬壑清。即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
【解析】此詩歌詠了終南山的雄偉。王維寫景之作,一般取境不大,他往往在一種相對狹小的空聞中描繪清秀寧靜的事物。像這樣的寫景宏大之作在他的集子里是不多見的。詩的頭二句寫終南山的高峻和廣闊:主峰太乙接近天帝所居之處,其高峻可想:山巒連綿直到海邊,其廣闊可知。
終南山·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終南山 詩人:王貞白 朝代:唐 終朝異五岳,列翠滿長安。地去搜揚近,人謀隱遁難。水穿諸苑過,雪照一城寒。為問紅塵里,誰同駐馬看。
古詩前面兩個字帶白云的都有哪些
1、深:另有版本作“生”。(“生”可理解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深”可理解為在云霧繚繞的的深處)坐:因為。霜葉:楓樹的葉子經深秋寒霜之后變成了紅色。楓林晚:傍晚時的楓樹林。紅于:比……更紅,本文指霜葉紅于二月花。賞析: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
2、小雅·白華:“英英白云,露彼菅茅。”作品出處:《詩經》。作者:無名氏。白話釋義:濃濃云霧空中飄,沾濕菅草和絲茅。《小雅·白華》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白云向空盡:“白云升遠岫,搖曳入晴空。
3、白云生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云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也說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
4、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處處長隨君。長隨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隨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蘿衣,白云堪臥君早歸。送別 抒情 寫云譯文譯文 楚山和秦山之上都有白云,白云到處長久地跟隨著您。長久跟隨您,您進入楚山里,白云也跟著你渡過了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