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登革熱名詞解釋
- 2、登革熱是什么病???
- 3、登革熱的傳播媒介是什么
- 4、登革熱病毒的臨床表現
- 5、登革熱怎么傳播
- 6、登革熱是一種什么疾病
登革熱名詞解釋
1、名詞解釋:雙翅目(Diptera)蚊科(Culicidae)昆蟲,有3600多種。因雌蚊吸血而為重要的醫學昆蟲。傳播黃熱病、瘧疾、絲蟲病和登革熱。蚊體細長,覆蓋鱗片,足細長外觀脆弱,口器在長吻內。
2、病原體傳播 在生物而非文化傳播中,載體(也稱為載體)可能包括其他物種。兩種主要的生物傳播方式是前站和后站。在前站,傳播通過受感染生物體(媒介)的叮咬發生,如瘧疾、登革熱和腺鼠疫。
3、主要表現為:一是騷擾人們休息和工作,如蚊子、跳蚤叮刺吸血;二是污染食品和財物,在食物上爬行、取食、排泄,以及在紡織品、家具表面活動、排泄;三是傳播疾病,這也是媒介昆蟲最突出、最重要的危害。
4、發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間內,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發生的病例出現的頻率。發病率的意思是什么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發病率名詞解釋,供大家學習!發病率的意思 發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間內,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發生的病例出現的頻率。
登革熱是什么病???
1、登革熱(dengue fever)又名骨痛熱癥、波爾加熱、五天熱等,是登革熱病毒(dengue virus)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
2、登革熱是由伊蚊傳播登革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臨床特點為突起發熱,全身肌肉、骨、關節痛,極度疲乏,皮疹,淋巴結腫大及白細胞減少。
3、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征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4、在印尼或南亞島國,登革熱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傳染病。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通過伊蚊傳播的急性蟲媒傳染病。典型的表現包括發熱、頭痛、眼眶痛、肌肉關節痛和皮疹等。目前全球有多個國家登革熱疫情嚴峻,包括印尼和南亞島國。
登革熱的傳播媒介是什么
登革熱是以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為主要傳播媒介的一種帶有季節性的急性傳染病。
登革熱 是由 蚊蟲 傳播的病毒性 蟲媒病 ,也就是通過蚊蟲的刺叮吸血傳播的。它是 埃及伊蚊 和 白紋伊蚊 所傳染的。
登革熱的傳播途徑主要是伊蚊叮咬作為媒介傳播。伊蚊只要與有傳染性的液體接觸一次,即可獲得感染,病毒在蚊體內復制8-14天后即具有傳染性,傳染期長者可達174日。具有傳染性的伊蚊叮咬人體時,即將病毒傳播給人。
你好,在我國登革熱的傳播媒介主要是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伊蚊的蚊體為黑色,頭部、胸部、腹部和足有銀白色或白色花斑,俗稱“花斑蚊”。登革熱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
登革熱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登革熱病毒通過伊蚊的叮咬從患者或者攜帶者傳播給易感人群的。人和人之間直接傳播是沒有的,必須通過蚊蟲的叮咬來實現傳播。 因此切斷傳播途徑。
埃及伊蚊是傳播登革熱最主要的媒介,常與DHF的流行相關聯,在北緯30°至南緯20°之間的地區均有發現。是典型的家棲型蚊蟲,成蚊嗜吸人血,在我國主要分布于臺灣、海南和廣東湛江地區;江蘇省未監測到有埃及伊蚊的存在。
登革熱病毒的臨床表現
應為“登革熱”。登革熱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臨床表現為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酸痛、皮疹、出血傾向、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減少等。是東南亞地區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非重癥登革熱:即普通登革熱患者,臨床癥狀典型,主要為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等。
登革熱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臨床表現為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酸痛、皮疹、出血傾向、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減少等。是東南亞地區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預防:切斷傳播途徑。
問題一:登革熱是由什么途徑傳播的 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依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征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登革熱的臨床表現 潛伏期5~8d。
登革熱怎么傳播
1、登革熱的傳播媒介是伊蚊,我市主要為白紋伊蚊(花腳蚊、暗刺蚊),通過吸食叮血進行傳播。登革熱的傳播途徑:伊蚊→叮帶登革熱病毒者→病毒在蚊體內復制繁殖→叮健康人→病毒隨唾液進入健康人體→發病。
2、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過蚊蟲叮咬在人群中傳播。這種病毒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更容易繁殖,因此,在我國,登革熱多發于夏季和秋季。夏季是蚊蟲繁殖的高峰期,也是登革熱傳播的主要季節。
3、感染蚊蟲叮咬。2015年11月14日,泰國男星Por感染出血性登革熱,是由蚊蟲叮咬傳播的疾病。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病毒引起的傳染病,蚊蟲(主要是埃及伊蚊)叮咬感染了登革病毒的人后,再叮咬其他人,就會傳播病毒。
登革熱是一種什么疾病
1、登革熱是由伊蚊傳播登革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臨床特點為突起發熱,全身肌肉、骨、關節痛,極度疲乏,皮疹,淋巴結腫大及白細胞減少。
2、熱帶地區疾病,主要經蚊子傳播病毒。得此病類似于瘧疾,人會比較痛苦。
3、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征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4、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發熱性疾病,主要是伊蚊叮咬傳播的;潛伏期5~8天;一般有鼻炎、結膜炎,突然高熱、惡寒、頭痛、眼眶后痛、肌肉痛、皮疹、淋巴結腫大和白細胞減少。
5、登革熱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臨床表現為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酸痛、皮疹、出血傾向、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減少等。是東南亞地區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