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原文及賞析
詩名:《靜夜思》 作者:唐-李白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譯文: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宛如地面覆蓋了一層霜,我抬起頭仰望那輪明月,又忍不住低頭沉思,思念遠方的家鄉。
賞析: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在寂靜的夜晚,望月思鄉的深切情感,前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過“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時,因月光清冷而誤以為是霜的錯覺,這種錯覺不僅突出了月光的皎潔,也反映了詩人身處異鄉的孤寂。
后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則通過動作的轉換,將詩人的視線從明月引向故鄉,表達了他對家鄉的深切思念,整首詩情景交融,意境深遠,成為千古傳誦的佳作。
《靜夜思》的來歷與影響
這首詩的名字叫《靜夜思》,它出自唐代詩人李白之手,是李白眾多詩作中的佳作之一。
《靜夜思》自問世以來,便以其簡潔的語言、深刻的情感,贏得了無數讀者的喜愛,這首詩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傳頌于世界各地。
“疑是地上霜”的出處及創作背景
“疑是地上霜”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
創作背景:李白在公元726年(唐玄宗開元十四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創作了這首詩,當時李白26歲,身處異鄉,夜深人靜之時,抬頭望月,思念家鄉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名篇。
這句詩“疑是地上霜”生動地描繪了詩人因月光清冷而誤以為是霜的錯覺,既表現了月光的皎潔,又抒發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深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