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之賜的含義?
白毫之賜,原指佛教中用于供養(yǎng)僧侶的珍貴物品。“白毫”指的是佛陀三十二相之一,位于眉間,色澤潔白,象征純潔與智慧,這個成語后來被引申為指尊貴、珍貴的賜予或恩惠。
佛教經(jīng)典《佛藏經(jīng)》中有云:“如來滅后,白毫相中百千億分,其中一分供養(yǎng)舍利及諸弟子。”這里的“白毫之賜”便是指那些用于供養(yǎng)僧侶的珍貴物品。
白毫之賜也被用于形容皇帝對臣子的特殊恩寵和賞賜,體現(xiàn)了對受賜者的極高評價和禮遇。
白毫之賜的同義詞有哪些?
白毫之賜的同義詞有“厚賜”、“慷慨解囊”等,這些詞語都表達了給予他人珍貴禮物或豐厚恩惠的含義。
如“白璧之玷”,意指潔白的玉上有一點瑕疵,比喻好的人或事物有些小缺點,含有惋惜之意。
在詩詞中,白毫也被用來形容自然美景,如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中提到“明月未出山高,瑞光萬丈生白毫”,生動地描繪了月亮升起時美麗的光景。
白毫之賜的成語詳解及含義
1. 指供奉僧侶的珍貴物品,如《佛藏經(jīng)》中所載。
2. 指皇帝對臣子的特殊恩寵和賞賜。
3. 比喻珍貴的贈予或恩惠。
4. 成語發(fā)音:bái háo zhī cì
5. 成語出處:《佛藏經(jīng)·了戒品》:“隨順法行,于白毫相百千億分,不盡其一。”
6. 白毫之賜的含義是:佛教中用于供奉僧侶的珍貴物品,后引申為指尊貴、珍貴的賜予或恩惠。
形容白色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1. 脫白掛綠、青紅皂白、白雪皚皚、說白道綠、空拳白手、一窮二白、不白之冤、以白為黑、含冤莫白、明明白白、月白風(fēng)清、混淆黑白、白丁俗客、白云蒼狗、白頭偕老、白頭如新、白玉微瑕、白玉無瑕、白衣天使、白雪飄揚、白手起家、真相大白、一清二白、白頭到老、平白無辜。
2. 潔白無瑕:指沒有其他顏色污染的白色,無瑕:指沒有瑕疵(斑點),原指純白無斑點的玉。
3. 泉白如玉:形容泉水潔白得就像是無瑕的玉石一樣。
4. 潔白如雪:像雪一樣潔白,形容非常潔凈。
與“毫”有關(guān)的成語有哪些?
1. 毫厘不爽:形容一點差錯都沒有,與實際情況完全相符。
2. 毫無顧忌:形容一點顧忌、擔(dān)憂都沒有,行為非常大膽或無所顧忌。
3. 毛發(fā)毫芒:形容極其細(xì)微。
4. 毫不猶豫:形容人在處理事情上非常果斷,沒有片刻遲疑。
5. 毫不介意:意思是不愉快的事,一點也不在意。
6. 毫厘不爽:毫厘不爽指的是絲毫不差,一點兒也不差。
7. 九牛一毫: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shù)量中極微小的數(shù)量,微不足道。
8. 毫開頭的成語有:毫無顧忌、毫厘不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