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什么是白刃戰?
白刃戰是指在沒有任何武器的情況下,雙方進行的面對面搏斗。這種搏斗方式十分危險,需要參與者的技巧和勇氣。白刃戰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古代文化中。
白刃戰是極為殘酷戰斗,一般來說雙方的傷亡率基本是1:1,這就不僅要求士兵有很好的刺殺技術,而且要有極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即穩定的心理素質。
拚刺刀是有戰術的,具體戰術是兩人一組或三三制,攻防兼備,宏觀上看,突擊的部隊雪白的刺刀排列如林,十分震撼,這才是白刃戰。
白刃戰:是主角或指揮官,在陸地用劍術和敵人PK,或登船時與敵船水手及船長PK的能力。掛鉤術:主要用于登船,點數越高,掛鉤的距離越遠,要求的條件就越少。
在中國,日軍熱衷于在火力優勢已經壓制住國軍的情況下對國軍發起白刃戰,因為日軍訓練有素,格斗技術強悍,刺刀見紅更容易從士氣上嚇退部分抵抗意志不強的敵人。弘揚所謂的武士道精神。還能省不少彈藥。
簡而言之“冷兵器時代”就是指在戰場上使用一切不與火藥有關的白刃戰兵器的時代。包括先秦時期至唐朝火藥開始用于軍事時期,人們使用的木頭 骨頭 舊石器 新石器 青銅器 鐵器等制成的兵器。
戰爭片中白刃戰,為什么要配合拼刺刀?
這種類型的戰斗根本不叫白刃戰,這是現代戰爭中最殘酷,也最考驗意志力和軍人戰斗力的肉搏戰。沒有一招一式的對敵,沒有什么結陣自守,捏手榴彈自爆的比比皆是,只有以命換命孰強敦弱,只有意志的猛烈碰撞。
軍的38式步槍加上刺刀之后,接近7米,兵器上講究“一寸長,一寸強,”長兵器一般在刺殺中是很占優勢的,中國戰士的很多武器沒有日軍的精良,所以導致白刃戰的時候,老是吃虧。
這點倒是相對客觀,日本軍人尊崇武士道,你要拼刺刀,他就和你拼刺刀。中國軍人經常在槍里留子彈,拼不過就開槍,日本人是退掉子彈,所以這方面中國人比較有算計。
在許多影視作品中,拼刺刀的時候,敵人都會全力的配合,這是為什么呢?首先我們要知道這一點不僅僅是影視作品當中的杜撰和夸大成分,這一系列也是有一定歷史因素可以考究的。
我軍拼刺刀是因為受到物資限制的不得已行為,而對倭人來說拼刺刀則是他們的“特長”。因為白刃戰相當殘酷慘烈,所以倭人說這是他們的“武士道精神”的一種表現,其實這種說法只有他們自己才信。
拼刺刀是火力弱時不得不做出的選擇,美國軍隊火力強,面對美軍的機槍,日軍端著刺刀沖鋒,一般很難到跟前就完蛋了。
志愿軍跟澳軍白刃戰,以少勝多!
堡戰斗。刺刀戰的雙方則是中國志愿軍和澳洲軍隊,中方部隊是志愿軍39軍117師 350團1連,澳軍部隊是英國陸軍第27步兵旅澳大利亞皇家團第3營。這場戰斗的起因得追溯到志愿軍的第一次戰役。
澳軍看到志愿軍不減少反而增加,心態徹底崩潰,失去了和志愿軍拼刺刀的勇氣。1連20余名戰士抓住這個機會,在2連和3連的援助下順利撤出陣地,逃出澳軍包圍圈。
于是那一仗打完之后,朝鮮戰場上的澳大利亞軍隊,出名了。然而,澳大利亞軍隊和我志愿軍接戰,他們卻沒有占到便宜。
在抗美援朝時期,雖然朝鮮戰場上的火力非常密集,但依舊發生了白刃戰。當時的美軍因為營養充足,所以和志愿軍在身體素質上差異巨大。但是明顯比志愿軍高一頭的美軍,卻不敵志愿軍。
泰國:泰國陸軍二十一團是從泰軍中精選出來的混成部隊,美式裝備、美式訓練,但在鐵原以西190*9郾8高地戰斗中,被志愿軍消滅一個加強連。后來又屢戰屢敗,共損失1273人,超過了入朝時的1057人。
在古今中外的戰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劣勝優的諸戰例中,除客觀因素外,指揮戰爭的統帥的主觀指導能力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在某種意義上說,戰爭是敵對雙方統帥的智慧、經驗、韜略和指導戰爭藝術的競賽和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