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白廟村的歷史由來
- 2、武清區聶莊子鄉各村村名的由來
- 3、富平白廟村名的來歷
白廟村的歷史由來
1、村以廟名,遂定名為白廟村。白廟村南面不遠處是埋葬著西漢第二個皇帝——漢惠帝劉盈的安陵大冢。村周圍有漢安陵邑城垣遺址。附近的漢代文化堆積層及建筑材料、生活用品等遺物,時有發現。因此,白廟村作為西漢安陵邑的故地,已屬毋庸置疑的事實。
2、歷史由來 白廟村,位于咸陽城區東北15公里的渭北黃土臺原上,是渭城區韓家灣鄉轄下的一個普通村莊。明、清時期,該村官路口壽峰寺的白色墻面為過往車輛提供了一個顯目的標志,壽峰寺習稱白廟。村以廟名,遂定名為白廟村。白廟村南面不遠處是埋葬著西漢第二個皇帝——漢惠帝劉盈的安陵大冢。
3、故城縣白廟村賈氏由來從姬姓中分衍出來的。黃帝是少典族的后代,生于壽丘,長于姬水,故從姬為姓,黃帝是歷史上第一個姓姬的人,因而成為后世姬姓和所有從姬姓中分衍出來的姓氏祖先。
4、而且,在中國的民間,像我們這樣的村子還有多個,村里的黃姓族人都認為自己就是黃飛虎的后代,尤其是一些村子,更相傳是黃飛虎的故里。河南延津縣的白廟村、修武縣的東常位、浚縣的南灣,均相傳是黃飛虎的出生之地。河南延津縣的東岳天齊廟位于延津縣城東北約二十五公里處的白廟村。
武清區聶莊子鄉各村村名的由來
1、武清區聶莊子鄉各村村名的由來:例如:前白廟、中白廟、東白廟位于鎮駐地東南3公里,北運河西岸。明永樂年間,大龍莊九千戶楊家在此建一座廟宇,名“龍泉寺”,其影壁、圍墻涂以白色,故名白廟。后在白廟附近,出現聚落,稱自廟村。
2、轄楊村、河西務、城關、崔黃口、王慶坨、梅廠、大良13個鎮,東浦洼、徐官屯、黃莊、豆張莊、聶莊子、上馬臺、曹子里、大黃堡、大堿廠、后巷、河北屯、下伍旗、雙樹、泗村店、大沙河、高村、白古屯、大王古莊、東馬圈、黃花店、大沙店、石各莊、陳咀、汊沽港、下朱莊21個鄉。縣人民 *** 坐落于楊村鎮。
3、武清區是天津市轄16個區之一。古為泉州,別稱雍陽,建置于西漢,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更名為武清,2000年經國務院批準撤縣建區。
4、豆張莊鄉、大黃堡鄉、曹子里鄉、高村鄉、白古屯鄉。
富平白廟村名的來歷
1、富平白廟村名的來歷有兩種說法:相傳明代重修村東關帝廟時,粉刷圍墻呈白色,俗稱白廟,因此得名白廟村。白雀寺而得名“馮景白廟村”,后簡化為“白廟村”。
2、白廟鄉平均海拔1050米,屬山區、半山區,因鄉 *** 駐地白廟而得名。境內西有將軍山、南有月窟山、北有鐵牛嶺、明月山四座大山;又有澗溝、洪水溝、傾盆峪三條大溝,境內地勢中間高、兩端低,山峰起伏、溝壑相連。富平傳統八景中的“石洞書生”“靈湫夜月”“鏡屏列翠”三景就在該鄉。
3、全縣常住人口及戶籍人口 全縣常住人口為743385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762451人相比,十年共減少19066人,減少51%。年平均減少率為0.25%。全縣戶籍人口772285人,其中男395824人,女376461人。
4、年8月12日,富平縣人民委員會改稱為縣革命委員會。同年,各公社(鎮)亦改稱為革命委員會。同時,部分公社名稱有所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