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龍點睛文言文翻譯
畫龍點睛,原文描述如下:張僧繇于金陵安樂寺壁上繪四龍,未點其目,常言:“點之,龍即騰空而去。”眾人皆以為荒誕,遂于其一龍點上眼睛,未幾,雷電擊碎墻壁,一龍乘云升天,未點睛之龍俱在。
翻譯: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墻壁上畫了四條龍,卻未給它們點上眼睛,他常說:“一旦點上眼睛,龍就會飛走。”眾人認(rèn)為這說法荒唐,于是就在其中一條龍的眼睛上點了一下,不久之后,雷電擊中了墻壁,那條點上眼睛的龍乘著云霧飛上了天,而沒有點眼睛的龍則都留在了原地。
注釋:張僧繇,南北朝時期梁朝著名的畫家;金陵,古地名,今江蘇南京。
畫龍點睛的啟示
畫龍點睛這一成語,源于上述故事,它揭示了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一個重要的原則:在關(guān)鍵之處恰到好處地添加細(xì)節(jié),可以使整個作品更加生動、完美,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和講話中,這也同樣適用,即在關(guān)鍵位置用精煉的語言點明主題,使得內(nèi)容更加鮮明有力。
畫龍點睛文言文注釋
- 畫龍點睛:在畫作上點睛,使龍的形象栩栩如生。
- 金陵:古地名,今江蘇南京。
- 安樂寺:古寺名,位于金陵。
- 張僧繇:南北朝時期梁朝著名畫家。
畫龍點睛文言文斷句
張僧繇/于金陵安樂寺/壁上畫/四龍/于壁/不點睛,每曰:“點之/即飛去。”人/以為/誕,因/點其一,須臾,雷電破壁,一龍/乘云上天,不點睛者/皆在。
畫龍點睛文言文解釋
畫龍點睛,原指畫家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墻壁上畫龍時,不點睛龍便飛走,后引申為在文章、講話或創(chuàng)作中,通過在關(guān)鍵處添加點睛之筆,使整體更加生動、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