甸的拼音及其含義
“甸”字,讀音為[diàn]、[tián]、[shèng],它是一個多音多義字,在古代漢語中有著豐富的含義。
1. [diàn]:古代指郊外的地方,如《詩經(jīng)》中“納貨貝于君,則曰納甸于有司”即指繳納田野出產(chǎn)物于官府,也指治理,如“治理甸地”。
2. [tián]:古同“畋”,意為打獵,如“畋獵于甸郊”。
3. [shèng]:古同“乘”,古代劃分田、里的名稱,如“甸畿”即指古代京畿方千里之內(nèi)的區(qū)域。
甸字組詞
“甸”字可以組成許多詞語,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組詞:
1. 甸地:指郊外的土地。
2. 甸邑:古代指郊外的地方。
3. 鶉甸:指古代打獵的地方。
4. 春甸:指春天郊外的景色。
5. 禹甸:指古代大禹治水的地方。
6. 重甸甸:形容沉重,如“重甸甸的果實(shí)”。
7. 沉甸甸:形容沉重,如“沉甸甸的石頭”。
8. 草甸:指長滿草的平地。
9. 伊甸園:指傳說中的樂園。
10. *** :東南亞國家名。
甸字的多音字用法
“甸”字作為多音字,其不同讀音在用法上也有所區(qū)別:
1. [diàn]:主要用于地名、人名、官職等,如“甸子”、“甸農(nóng)”、“甸官”等。
2. [tián]:主要用于古文、成語、典故等,如“甸畿”、“甸粟”等。
3. [shèng]:主要用于古代地名、官職等,如“甸服”、“甸邑”等。
通過以上內(nèi)容,相信大家對“甸”字的拼音、含義、組詞以及多音字用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