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姓黃的著名歷史人物有哪些?
黃氏歷史名人如下:黃石公、黃蓋、黃筌、黃公望、黃飛鴻等。黃石公 黃石公(?—前195年),別稱圯上老人、下邳神人,秦漢時隱士,與鬼谷子齊名,是秦漢時道家代表人物,亦是姓黃的歷史名人之一。黃石公在嬰兒時被棄于黃山,所以才取名黃公。
黃庭堅:黃庭堅(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魯直,乳名繩權,號清風閣、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圍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世稱黃山谷、黃太史、黃文節、豫章先生。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寧人(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祖籍浙江省金華市。
黃宗羲:明清之際杰出思想家、史學家。所著《明儒學案》、《宋元學案》為中國歷史上系統的哲學思想專著,開辟了清代史學研究的風氣,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黃慎:清代畫家。善畫人物,兼工花鳥、山水。為揚州八怪之一。黃庭堅:北宋文學家。其詩與蘇軾并稱蘇黃,開創了江西詩派。
寫生珍禽圖是誰畫的?揭秘寫生珍禽圖作者是誰
1、寫生珍禽圖是黃筌的作品。黃筌(約903年-965年),字要叔,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曾隨唐末入蜀的著名畫家刁光胤學畫,又吸收山水畫家李升,人物龍水畫家孫位之長,結果“全該六法,遠過三師”他擅長花竹翎毛,也能畫佛道,人物,山水,是一位技藝全面的畫家。
2、《寫生珍禽圖》是黃荃傳世的重要作品。畫家用細密的線條和濃麗的色彩描繪了大自然中的眾多生靈,在尺幅不大的絹素上畫了昆蟲、鳥雀及龜類共24只,均以細勁的線條畫出輪廓,然后賦以色彩。這些動物造型準確、嚴謹,特征鮮明。
3、寫生珍禽圖就是傳說中的“黃筌”畫的,所以黃筌就是寫生珍禽圖的作者了,黃筌是五代十國人,他的一生也不簡單。成長經歷 黃筌自幼聰慧,13歲時從刁光胤為師,學畫花鳥,又據說學滕昌祐的蟬蝶,山水學李升,兼能道釋人物,但最擅長的還是花鳥。
黃筌簡介
1、黃筌的個人簡介 今有《寫生珍禽圖》傳世。子黃居_、黃居寶等亦擅花鳥,承其父法,黃居_有《山鷓棘雀圖》傳世。黃氏父子的畫風深得北宋宮廷喜愛,對宋代院體畫有極大影響,長時間內成為畫院花鳥畫創作的標準。與徐熙并稱“黃徐”。風格上“黃筌富貴,徐熙野逸”。官至檢校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
2、黃筌(公元約903—965年),字要叔,五代西蜀畫家。成都(今四川成都)人。17歲時即以畫供奉內廷,曾任翰林待詔,主持翰林圖畫院,又任如京副使。任前后蜀宮廷畫師40余年。官至檢校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
3、黃筌,這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生活在中國五代時期的西蜀,以其精湛的畫藝聞名于世。他字要叔,誕生于今天的四川省成都市,活躍于925年至965年,正值后蜀時期。黃筌的繪畫生涯早在青少年時期便展現出非凡天賦,17歲時,他的作品就已經被前蜀后主王衍賞識并供奉。
4、黃筌,字要叔,生活在公元約903年至965年之間,是一位著名的五代西蜀畫家。他的故鄉是現今的四川成都,他的藝術生涯與這座城市的文化氣息緊密相連。17歲時,黃筌憑借出色的畫藝被選為宮廷畫師,開始了他在內廷長達40多年的供奉生涯。
5、黃筌(公元903-965年),字要叔,四川成都人。西蜀宮廷畫家,先后供職前蜀、后蜀,入北宋畫院。早以工畫得名,擅花鳥,師刁光胤、滕昌佑、孫位等人。所畫禽鳥造型正確,骨肉兼備,形象豐滿,賦色濃麗,鉤勒精細,幾乎不見筆跡,似輕色染成,謂之“寫生法”。
6、黃筌簡介 黃筌(公元約903—965年),字要叔,五代西蜀畫家。成都(今四川成都)人。17歲時即以畫供奉內廷,曾任翰林待詔,主持翰林圖畫院,又任如京副使。任前后蜀宮廷畫師40余年。官至檢校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
簡述中國繪畫史中的“徐黃異體”。
“徐黃異體”作為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著名命題,表述了五代宋初以西蜀黃荃與南唐徐熙為代表的兩個花鳥畫流派之間的差異。五代西蜀宮廷畫家黃荃擅作工細富貴花鳥,南唐士大夫徐熙則擅長疏淡野逸花鳥,這兩人對后世工筆花鳥和寫意花鳥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畫史稱之為“徐黃異體”。
由于黃筌和徐熙二人社會地位不同,生活環境與生活習慣不同,志向不同,審美情趣不同,各自形成了獨特的繪畫風格,后人稱之為“徐黃異體”。
“徐黃異體”是說徐熙、黃筌兩位畫家畫風的不同,徐熙作品多表現山野風物,追求寫意畫法,畫風恣肆瀟灑;黃筌多畫宮中珍禽異獸,畫風工整艷麗。該字條已經是”中國繪畫史上著名的詞條,也是宋代美術評論家郭若虛對五代畫家徐熙、黃筌評論的一種說法。
徐熙、黃筌同是花鳥畫家。黃筌事蜀為待詔,官至檢校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為迎合帝王宮廷需要,繪宮中異卉珍禽,所作花鳥妙在賦色,用筆極新細,以色彩多次渲染,細致而華麗。人稱“黃家富貴”。
“徐黃異體”是指以徐熙和黃筌為代表的、在藝術風格上不同的兩大花鳥畫流派,最早見于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記載。 徐熙,金陵(今南京)人,性淡泊,所畫花鳥多為“汀花野竹,水鳥淵魚”,“蔬菜莖苗,亦入圖畫”。 其畫法“落筆頗重,中略施丹粉”,可能是一種以勾勒為主的淡彩畫法,有“落墨花”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