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白族火把節的來歷
- 2、白族火把節的來歷和傳說
- 3、白族火把節
白族火把節的來歷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關于火把節的緣由,白族人認為主要是為了紀念柏潔夫人。傳說一千三百多年前,南詔王皮羅閣為吞并洱海地區的其他五詔,設計以祭祖為名火燒松明樓,燒死五詔詔主。
白族火把節的來歷與一個勇敢女性的故事緊密相連。相傳,在漢朝時期,副將郭世忠殺害了大理的酋長曼阿那,并對酋長的妻子河南氏的美貌產生了貪念,強迫她嫁為己有。河南氏為了報仇,提出了三個條件以祭奠亡夫,并在完成祭奠后,毅然點燃了靈堂,跳火自盡,以此表達對丈夫的忠貞和不屈的斗志。
火把節是白民族內部唯一共同的節日。見于白族民家,拉瑪和勒墨三大民系內。是白族全年節日中除去漢源節日外最正式最隆重的本土節日,在白族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白族火把節的來歷: 根據史籍記載,火把節屬于火崇拜,火把節古稱“新火節”,因為火是光明的象征,代表演理想和希望。其始于時間,應在古代部落時期,古代先民取來火種,重新生火,目的是為了除舊布新,讓火永不熄滅。民間廣泛流傳的起源是“火燒松明樓”的故事。
白族火把節的來歷和傳說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關于火把節的緣由,白族人認為主要是為了紀念柏潔夫人。傳說一千三百多年前,南詔王皮羅閣為吞并洱海地區的其他五詔,設計以祭祖為名火燒松明樓,燒死五詔詔主。
火把節是白族、彝族等民族的節日。火把節的傳說:出自《南詔野史》及師范《滇系》。書中記載南詔首領皮羅閣企圖并吞另五詔,將會五詔首領 *** 于松明樓而焚殺,鄧賧詔妻慈善諫夫勿往,夫不從而被殺,慈善以精明的智慧和對丈夫執著的愛戀,找到丈夫的尸體并順利安葬,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白族火把節的來歷和傳說在民間流傳最為廣泛的就是說火把節起源于“火燒松明樓”的故事。
白族的傳說是,漢朝的副將郭世忠殺死了大理的曼阿那酋長,發覺酋長的妻子河南長得很漂亮,便要娶她為妻。河南假意答應,但提出了祭祖亡夫的三個條件,然而,河南在祭夫時, 卻點火燒著了靈堂,躍身跳入熊熊烈火中自盡。河南的忠貞勇敢,博得了人們的贊嘆和欽佩。
白族火把節
白族火把節是:每年農歷六月二十五日。火把節是白族的傳統節日,節日當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過拜火把、點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動,預祝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節日在當日白天做準備,在太陽落山后開始啟動。關于白族的火把節是哪一天內容的介紹就到這了。
白族有火把節。白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火把節是白族內部唯一共同的節日,舉辦時間在每年農歷六月二十五日。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白族火把節于每年夏歷六月二十五日舉行,白語稱為“夫汪舞”,意為“六月狂歡”。在白族人心目中,它是僅次于春節的較隆重的節日,節日氣氛濃郁。這個節日是白族人民秋收前夕預祝豐收的節日。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
火把節是中國西南多個少數民族共同慶祝的傳統節日,通常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舉行。 在大理地區,白族慶祝火把節的時間是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而彝族則是農歷六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