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花非花》:
> 花非花,霧非霧。
> 夜半來,天明去。
> 來如春夢幾多時?
> 去似朝云無覓處。
注釋
花非花:此句中“花”與“非花”形成對比,既指代美麗的女子,又暗示其如花般易逝。
霧非霧:與“花非花”同理,既指代模糊的景象,又比喻人生中難以捉摸的情感。
夜半來,天明去:暗喻人生的短暫,以及美好事物的無常。
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將人生比喻為一場夢,美好卻短暫,如同朝云般消散無蹤。
翻譯
這首詩可以這樣翻譯:
> 它看似花朵卻非花朵,看似霧氣卻非霧氣。
> 在夜半時分悄然降臨,在天明時又匆匆離去。
> 來時宛如短暫而美好的春夢,能持續多久?
> 離去時又如同清晨的云彩,無處可尋。
賞析
《花非花》一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詩人以“花非花,霧非霧”開篇,營造出一種朦朧、飄渺的氛圍,通過“夜半來,天明去”描繪出人生的短暫和無常,以“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作為結尾,表達了對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之情。
此詩不僅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更蘊含著詩人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全詩運用了豐富的比喻手法,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讀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詩人的情感。
《花非花》作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不僅在當時廣為流傳,而且對后世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