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積累文言詞語與成語,翻譯寓言大意,理解寓言寓意。
過程與方法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整體感知故事內容,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發散思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古代寓言,體驗寓言哲理,提高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
- 積累文言實詞,概括故事情節,培養文言文閱讀能力。
教學過程
1、導入:學生自由誦讀寓言,思考寓言的形象概括,從故事中讀出道理。
2、明確結構: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寓言的結構安排,第一段講述故事,第二段點明寓意。
3、研習故事:學生集體誦讀,感知情節發展和人物形象,特別是赫耳墨斯的形象。
4、討論分析: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寓言中的寓意,如揚長避短、驕傲自滿等。
5、總結提升:教師總結寓言的寓意,強調寓言的哲理。
參考答案
- 揚長避短
- 驕傲自滿
- 諷刺了那些取得成績便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視自己的短處,勢必要被小人物打敗。
- 第一段講述故事,第二段點明寓意。
聊齋志異讀后感
《聊齋志異》讀后感
《聊齋志異》是我國清代小說家蒲松齡的一部志怪小說集,所記載的故事上百篇,有的講述了狐女的愛情故事,有的講述了修行得道的奇人的奇妙幻術,有的則記錄了枉死鬼的恐怖事件,還有的則是道聽途說的一些奇聞軼事。
給我感受最深的則是《促織》,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從養人的羊圈破了個洞丟了羊,鄰居勸告修補羊圈,他認為沒用,到第二天又丟了羊才番然醒悟,應該聽取別人的忠告,找到補救的方法之后再也沒丟過的小故事,理解了故事內容之后,重點是讓孩子們從這個小故事中得到一個道理,就是無論做錯什么事,只要善于聽取別人善意的勸告后,及時改正還不算晚。
《聊齋志異》中的情感
《聊齋志異》中表達的情感豐富多樣,有愛情的甜蜜和痛苦,有友情的忠誠和背叛,有家庭的親情和紛爭,作者通過描寫這些情感,讓我深入地感受到了人們的喜怒哀樂和紛擾情感,這讓我更加珍惜我身邊的人和珍貴的情感。
《聊齋志異》中的奇異世界
一翻開《聊齋志異》這本書,便被其中所描繪的奇異世界深深吸引,蒲松齡筆下的鬼怪、狐仙,不僅僅是傳說與想象的產物,更是對人性、社會現象的生動寫照。
書癡作文
書癡作文范文
書是人類知識的源泉,如果一個人不讀書,他便只生存在一個渺小的世界里,當我還在媽媽肚子里時,我就特別的不老實,經常肆無忌憚地又踢又打,可是,當媽媽拿本書讀時,我便乖乖地安靜下來,好像聽懂了書里的話,等我出生后,書便成了我最親密的伙伴。
高爾基曾說過:“我撲在書籍上,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我對這句話深有感受,每當我一拿起書我就會忘了一切,沉浸在書的海洋當中,從咿呀學語開始,我就與書結緣,媽媽說我兩、三歲的時候就喜歡坐在書堆里“嘩啦嘩啦”地翻書,趣味盎然的圖片常常讓小小的我興奮不已。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高爾基眼中的書,而在我眼中,書就是一把鑰匙,一把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我熱愛看書,被同學們戲稱為“書癡”,就在前天,我就與書發生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我的爸爸是老師,或許是由于職業的原因,我的爸爸簡直就是一個“書癡”,他既癡迷于買書,又癡迷于看書,據爸爸說,從工作后自己有了收入開始,他就一直喜歡買書,多年積累下來,他的那個大書柜里早就不是“擺”滿了書,而是“塞”滿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