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白居易生平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河南新鄭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六世祖北齊五兵尚書白建遷居韓城,曾祖又遷下邽(今陜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后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
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遷下陜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生平 他生于“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鄭州新鄭(今河南新鄭縣)。11歲起,因戰亂顛沛流離六年。少年時讀書刻苦。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之一。他開創的新樂府派詩歌,一直被后世之人流傳。下面是我為你搜集唐代詩人白居易生平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唐代詩人白居易生平簡介 白居易詩歌的特點就是淺顯易懂,連不識字的老婦人聽了之后都能明白其中的意思,才思敏捷的白居易在盛唐時期創作了許多朗朗上口的佳作,廣為流傳。
白居易的一生可以分為六個階段。分別是:出生亂世 唐代宗大歷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鄭的一個“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鄉便發生了戰爭。藩鎮李正己割據河南十余州,戰火燒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歲時,任鞏縣令的祖父卒于長安,緊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772 —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后遷居下鄧邽(今陜西渭南縣 )。早年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地接觸和了解。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中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唐憲宗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
白居易簡介_白居易簡介40字_詩人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白居易(772--846),晚唐著名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時,又遷居下邽(音guī)(今陜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鞏縣(今河南鞏義)縣令,與當時的新鄭[屬河南]縣令是好友。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到了其曾祖父時,又遷居下(音guī)(今陜西渭南北)。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陽城,葬于香山。與李白、杜甫并稱“李杜白”。現實派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白居易 古代山西詩人中,名氣最大的要數白居易了。他是繼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詩人,世稱李杜白為唐代三大詩人。 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為官,父親為朝奉大夫、襄州別駕、大理少卿,累贈刑部尚書右仆射。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晚年患眼病,但是他卻依然在寫詩,眼病的詩達40多首,此外,還有許多描寫眼病的詩句,真不愧是“詩魔”。關于肺病癥狀,詩人在《對酒自勉》、《自嘆》、《東院》等詩中有描述。在《初病風》、《枕上作》描述患風痹之疾;在《足疾》及其他詩中敘述得足疾行動不便。
白居易任諫官時,直言敢諫,同情民間疾苦,寫了大量的諷諭詩,觸怒... 《琵琶行 / 琵琶引》作者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河南新鄭(今河南鄭州新鄭市)人,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白居易的生平簡介
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遷下陜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生平 他生于“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鄭州新鄭(今河南新鄭縣)。11歲起,因戰亂顛沛流離六年。少年時讀書刻苦。
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在詩界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鄭,唐代文學家,文章精切,特別擅長寫詩,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于有“老嫗能解”的說法。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白居易簡介
【人物簡介:唐代大臣、大詩人。德宗貞元十六年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憲宗元和時歷遷翰林學士、左拾遺、東宮贊善大夫,以越職言事貶江州司馬。穆宗長慶時累擢中書舍人。杭州刺史、以太子左庶子分司東部,復除蘇州刺史。白居易于文宗時入為太子賓客,遷刑部侍郎。大和三年為太子賓客,分司東部,遂居洛陽。
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遷下陜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生平 他生于“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鄭州新鄭(今河南新鄭縣)。11歲起,因戰亂顛沛流離六年。少年時讀書刻苦。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生于河南新鄭,祖籍山西太原。他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又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白居易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新鄭(今河南新鄭)人,唐代杰出詩人,新樂府運動的開創者和集大成者。他是開元年間的進士,官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后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了權貴而被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修建了著名的西湖白沙堤。
白居易檔案 姓名:白居易 生日:772年2月28日 星座:雙魚座 性別:男 血型:未知 地區:中國 省份:陜西 出生城市:渭南 身份:作家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846),名樂天,是香山居士。祖上原籍太原,后遷居夏都(今陜西渭南)。772年2月28日(唐代宗大理七年正月二十日),生于新鄭(今河南)。29歲時成進士。
白居易的資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白居易生前曾自編其集《白氏文集》(初名《白氏長慶集》),收詩文3800多篇,后散亂。現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紹興刻本,收詩文3600多篇(羼入幾十篇他人作品)。明馬元調重刻本和日本那波道園1618年本與紹興本基本相同。清初汪立名《白香山詩集》僅收詩。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白居易生于河南鄭州新鄭,自幼聰慧,6歲學作詩,9歲熟悉聲韻。116歲時,立志應進士舉,刻苦讀書,口舌成瘡,手肘成胝。29歲,進士及第。又與元稹同時考中“書判拔萃科”。兩人訂交,約始于此,后在詩壇上齊名,并稱“元白”。
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在詩界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鄭,唐代文學家,文章精切,特別擅長寫詩,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于有“老嫗能解”的說法。
白居易的個人簡介
1、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遷下陜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生平 他生于“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鄭州新鄭(今河南新鄭縣)。11歲起,因戰亂顛沛流離六年。少年時讀書刻苦。
2、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新鄭(今河南新鄭)人,唐代杰出詩人,新樂府運動的開創者和集大成者。他是開元年間的進士,官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后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了權貴而被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修建了著名的西湖白沙堤。
3、拓展內容: 白居易簡介及個人作品介紹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又號稱香山居士,河南鄭州新鄭人,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4、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5、白居易出生于唐代靈武(今寧夏)一個官僚家庭,曾任唐朝的吏部侍郎、檢校太保等重要職務。他一生著有大量的詩歌、散文和小說,代表作品包括《長恨歌》、《琵琶行》、《賦得古原草送別》和《臨江仙·滕王閣序》等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