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的簡介
元好問,名元格,字裕之,號遺山,生于公元1190年,卒于公元1257年,是我國南宋末年至元初期的杰出文學家、哲學家、政治家,他的祖父曾是遼國丞相,而元好問本人自幼聰慧,才思敏捷,尤以詩詞見長,被譽為“天才少年”,他曾任職于南宋官府,歷任河南郡守、川右轉運使等職。
元好問是金末元初文學界的翹楚,堪稱文壇領袖,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代表人物,也是金元之際文學傳承的橋梁,他的詩作、散文、詞、曲各體皆備,尤以詩作成就最為卓著,喪亂詩”尤為聞名,他的詞作更是金代詞壇的翹楚,與兩宋名家比肩。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他出生于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是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的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元好問自幼聰慧,被譽為“神童”,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年),他一舉進士及第,開啟了輝煌的人生篇章。
元好問在金朝文學史上占據重要地位,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生于金朝中期,自幼聰穎,博學多才,早年曾在京城求學,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金朝末期,社會動蕩不安,戰亂頻仍,元好問親身經歷了從繁榮到衰敗的滄桑巨變。
緒風解釋
1、指遺留下來的風尚,如章炳麟在《代議然否論》中所言:“承五十葉平等之緒風,雖東胡入主,猶不能恣情滑亂,而反除江左世奴之制,為之釋回增美,是震旦所以卓絕矣?!边@里的“緒風”代表了歷史的傳承和進步精神。
2、緒風在文學中還具有更深遠的含義,可以指遺留下來的風尚,章炳麟在《代議然否論》中寫道:“承五十葉平等之緒風,即使在東胡入主的時代,人們也未能完全喪失平等的風尚,反而廢除了江東世奴的制度,使之得到改善,這正是華夏文明之所以卓越的地方?!?/p>
3、緒風:形容風的連續不斷或持續不斷的狀態,夜晚的緒風輕輕吹拂著窗簾,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
4、本指絲的頭,比喻事情的開端:端緒,殘余:緒風,指心情、思想等:心緒,事業;功業:續未竟之緒,姓,組詞心緒不寧[xīn xù bù níng] 焦急不安,緒論[xù lùn] (名)學術論著的開頭部分,多用以闡明全書的主旨及內容。
5、緒風:微小的風,誰忍窺河漢,迢迢問 *** ,河漢:為天上的銀河,迢迢:形容遙遠的意思, *** :星名,牽牛星,賞析:在異地他鄉適逢七夕佳節,更增加旅人的思鄉思親的情懷,可是遠離家鄉,看不見妻子在月下穿針乞巧,對月懷人,詩人生起無限羈旅窮愁、去國懷鄉之感。
關于春草圖的一句詩句(形容春草圖的詩句)
春草圖: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春花圖: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春風圖: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春雨圖: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以下為四幅圖各配上一句反映其特點的詩句:
春草圖: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春花圖: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春風圖: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雨圖: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