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時期,魏國涌現了一位才干出眾的官員,名叫盧毓,他以其務實的工作態度而聞名,深得魏明帝的賞識,為了倡導人們學習盧毓的務實精神,而非僅僅追求虛名,魏明帝講述了一個關于“畫餅充饑”的寓言故事,他比喻人的名聲猶如畫在地上的餅,雖然看起來誘人,卻無法實際食用,這個比喻意在告誡人們,不應僅滿足于表面的榮譽和名聲,而應注重實際行動和實際成果。
畫餅充饑的寓言故事及啟示
“畫餅充饑”的寓言故事,講述的是三國時期魏國盧毓的故事,盧毓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官員,但他的名聲并非空穴來風,他勤奮好學,忠誠正直,深得百姓敬仰,魏明帝為了讓世人學習盧毓的實干精神,以他為例,告誡人們不應僅僅追求虛名,而應注重實際行動和實際成果。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讀書也是如此,如果自己不腳踏實地,好好學習,卻幻想著自己一鳴驚人,被人瞧得起,那往往只會是一種幻想,早晚都會像一個畫在地上的餅一樣,沒有什么實用價值,真本事只有在親身實踐中才能得到檢驗。
畫餅充饑的出處和小故事是怎樣的?
“畫餅充饑”這個成語,源于晉代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志·魏書·盧毓傳》,故事講述的是三國時期魏國一位名叫盧毓的官員,盧毓從小失去雙親,家境貧寒,但他勤奮好學,后來官至吏部尚書,魏明帝為了告誡官員們不應追求虛名,而應注重實干,便以盧毓為例,講述了一個關于“畫餅充饑”的寓言故事。
畫餅充饑的故事簡短
三國時期,魏國有一位名叫盧毓的官員,他從小失去雙親,家境貧寒,但他勤奮好學,后來官至吏部尚書,魏明帝為了告誡官員們不應追求虛名,而應注重實干,便以盧毓為例,講述了一個關于“畫餅充饑”的寓言故事。
畫餅充饑的寓言故事和道理
“畫餅充饑”這個成語,寓意著空有虛名而于實際無好處,它告誡我們,不應被表面的虛幻所迷惑,而應追求真正有價值和意義的事物,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才能、知識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熱情,則無異紙上畫餅充饑,無補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