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新樂府運動的代表人物白居易
白居易與元稹,共同推動了唐代新樂府運動的發展,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后遷居河南新鄭,他是唐代杰出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杜甫、李白并稱為“唐代三大詩人”。
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他提出了“新樂府”的概念,并將其應用于創作,他編撰的《新樂府》收錄了五十首反映社會現實的詩作,其中以“美刺比興”、“因事立題”為特點。
白居易與元稹共同發起的新樂府運動,被稱為“元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通俗易懂,被譽為“詩魔”和“詩王”,他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等官職。
白居易的聰慧與文言文造詣
1、白居易自幼聰慧過人,胸懷壯志,十五六歲時,他攜帶自己的作品拜訪吳人顧況,顧況起初對其作品不屑一顧,但當他閱讀了白居易的文辭后,不禁敬佩地說:“我以為斯文已絕,不料竟得子如此。”白居易的文辭華麗,尤擅詩賦。
2、白居易的文言文造詣極高,他的詩作在后世廣為流傳,成為文學史上的瑰寶。
白居易生平的六個重要階段
1、白居易的一生可以分為六個階段,他出生于亂世,經歷了童年到三登科第,解褐入仕到貶江州司馬之前,元和十年俟罪潯陽到大和三年請長告分司東都前,大和初分司東都直至逝世。
2、白居易的生平歷程曲折坎坷,但他始終保持著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懷,以及對詩歌創作的熱愛。
白居易的“詩魔”與“詩王”之稱
白居易被譽為“詩魔”和“詩王”,這既體現了他對詩歌創作的熱愛和執著,也反映了他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力。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通俗易懂,深受人們喜愛,他與元稹共同倡導的新樂府運動,為唐代詩歌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的原因
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因上疏請求嚴緝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了權貴;他與宰相吳元衡被刺殺事件有關,被誣陷為越職言事,最終被貶。
白居易的貶謫,使他的人生發生了重大轉折,他的詩歌創作也因此發生了變化,由積極轉向消極。
白居易所處的歷史時期
白居易生于772年,卒于846年,屬于中唐時期,他的詩歌創作在唐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譽為中唐的杰出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