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白楊禮贊的主要內容
1、《白楊禮贊》寫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據自己1940年從 *** 歸來赴延安途中的見聞和感受寫的一篇散文。當時,偉大的抗日戰爭正處于艱苦的相持階段,日本帝國主義正加緊對 *** 的誘降。 *** 反動 *** 陰謀制造了“皖南事變”,進犯抗日根據地;日寇也因此肆無忌憚地向我敵后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
2、《白楊禮贊》的主要內容 以西北黃土高原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的白楊樹,來象征堅韌、勤勞的北方農民,歌頌他們在民族解放斗爭中的樸實、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同時對于那些“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諷。
3、你好,這篇課文運用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借白楊直、生命力強、堅強、不動搖,贊揚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忠誠無私、盡職盡責、不怕困難、堅強執著的特點。
4、團結抗戰的情形,從解放區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寫下了這篇熱情洋溢的散文。本文手法:本文采用象征手法,通過對白楊樹不平凡形象的贊美,歌頌了中國 *** 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緊密團結、力求上進、堅強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爭意志。
5、《白楊禮贊》采用象征手法,通過對白楊樹不平凡形象的贊美,歌頌了中國 *** 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緊密團結、力求上進、堅強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爭意志。 第一部分:直抒胸臆,點明題旨——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 第二部分:展示背景,突出主體。
6、《白楊禮贊》是現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寫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黃土高原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的白楊樹,來歌頌北方農民民族解放斗爭中的樸實、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分段內容 第一部分:第1段 段意:總領全文并點題,奠定全文對白楊樹強烈贊美的基調。
茅盾寫白楊禮贊的背景
寫作背景:《白楊禮贊》寫于1941年3月,那時,正處于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 *** 學院文學院講學,1940年3月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講學,后來離開延安到重慶。
《白楊禮贊》寫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1940年5月,茅盾離開 *** 返回內地,受朱德同志邀請前往延安。在延安參觀講學期間,看到了抗日軍民團結戰斗的精神風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變后,作者借禮贊西北高原上的白楊樹,來表達對北方抗日軍民熱愛和贊美之情,便寫下了此文。
他從解放區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受到了鼓舞,寫下了這篇激情洋溢的散文。
《白楊禮贊》寫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據自己1940年從 *** 歸來赴延安途中的見聞和感受寫的一篇散文。當時,抗日戰爭正處于艱苦的相持階段,日本帝國主義正加緊對 *** 的誘降。 *** 反動 *** 陰謀制造了“皖南事變”,進犯抗日根據地;日寇也因此肆無忌憚地向我敵后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
白楊禮贊》寫于抗戰時期,正值“皖南事變”(1941年1月)之后,是作家西北之行“一段生活的記錄”。1938年底,茅盾應杜重遠(抗日愛國民主人士,時任 *** 學院院長,后于1943年10月被 *** 軍閥盛世才毒死于獄中)之邀去 *** 學院任教,次年5月到迪化(今烏魯木齊)。
白楊禮贊這篇短文寫了什么?請用一句話概括
1、白楊禮贊文章描寫了西北黃土高原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的白楊樹,表達了作者對堅韌、勤勞的北方農民的歌頌,同時對于那些“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諷?!栋讞疃Y贊》是現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寫的一篇散文。文章立意高遠,形象鮮明,結構嚴謹,語言簡練。
2、作者以西北黃土高原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的白楊樹,來象征堅韌、勤勞的北方農民,歌頌他們在民族解放斗爭中的樸實、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同時對于那些“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諷?!栋讞疃Y贊》是現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寫的一篇散文。
3、《白楊禮贊》寫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據自己1940年從 *** 歸來赴延安途中的見聞和感受寫的一篇散文。當時,偉大的抗日戰爭正處于艱苦的相持階段,日本帝國主義正加緊對 *** 的誘降。 *** 反動 *** 陰謀制造了“皖南事變”,進犯抗日根據地;日寇也因此肆無忌憚地向我敵后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
4、這篇課文講述了在火車上父子三人就白楊樹展開討論的事,贊美了白楊頑強的生命力,同時借白楊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