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在詩壇上,白居易享有“詩魔”這一雅號,與之相對的是被譽為“詩鬼”的李賀,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亦稱醉吟先生,其祖籍太原,至曾祖父時遷居下邽,作為唐代杰出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與元稹一同發起新樂府運動,世人合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白居易對詩歌的執著追求,曾自詡為“詩仙”或“詩魔”,唐宣宗曾贊譽他為“詩仙”,故后世又稱其為“敕封詩仙”,而李白則是由民間推崇至“詩仙”地位的,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他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尤其擅長詩歌創作,是中唐時期極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
白居易的詩作沉穩凝重,格調自然,其詩風粗獷,被贊譽為“詩豪”,而“詩佛”王維,其詩歌中蘊含佛教意味,體現了他在宗教傾向上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后人對他在唐代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
白居易以其對詩歌的狂熱追求,被譽為“詩魔”,他自述:“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這表明他對于詩歌的癡迷和沉迷,他的詩作如《長恨歌》、《琵琶行》等,因其篇幅較長,常選取部分進行節選,本文精選了白居易十篇佳作,包括《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憶江南》等,均為其代表作。
白居易:詩魔還是詩王?
<p>白居易被譽為“詩魔”和“詩王”,他的“詩魔”之稱,源自于他自己的詩句:“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這一稱號準確地描述了他對詩歌的癡迷和沉迷,白居易寫詩非常刻苦,過度的誦讀和書寫甚至導致他口舌生瘡、手指成胝,因此被世人尊稱為“詩魔”。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他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后遷居下邽(今陜西渭南縣),他在唐代宗大歷七年(772年)出生于河南新鄭的一個中小官僚家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也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白居易的尊稱:詩魔、詩王
<p>白居易被稱為“詩魔”和“詩王”,這一稱號源于他對詩歌的熱愛和執著,他的詩歌語言平易通俗,深入民心,能夠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白居易對于詩歌的熱愛達到了癡迷的程度,他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詩歌創作,追求詩歌藝術的極致表現。
白居易的詩歌創作才華卓越,其詩作數量龐大,內容廣泛,情感真摯,他的詩歌語言平易通俗,深入民心,常常能夠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他的文學創作主張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一理念,體現了白居易對文學藝術的深刻理解。
白居易被譽為“詩魔”和“詩王”,不僅因為他詩歌創作的成就,還因為他的人格魅力和人生哲學,他的詩歌作品,如《長恨歌》、《琵琶行》等,至今仍廣為傳頌,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寶庫中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