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什么是病理切片?,
- 2、病理切片的病理切片的制作
- 3、病理活檢與病理切片
什么是病理切片?,
病理切片 :bìnɡ lǐ qiē piàn病理標本的一種。制作時將部分有病變的組織或臟器經過各種化學品和埋藏法的處理,使之固定硬化,在切片機上切成薄片,粘附在玻片上,染以各種顏色,供在顯微鏡下檢查,以觀察病理變化,作出病理診斷,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幫助。
病理切片是用組織病理學方法制作的一定大小的病理切片。病理組織包埋石蠟塊,切片薄,蘇木精-伊紅(H-E)染色,在顯微鏡下進一步檢查病變。觀察病變的發生、發展,最后作出病理診斷。部分病變組織或器官通過各種化學藥品和埋葬方法進行處理,使其固定和硬化。
GCP病理切片,是指通過數字化技術將組織樣本切片后的高分辨率圖像進行數字化處理和存儲的一項技術。在臨床醫學中,醫生通過使用病理切片技術,可以觀察和分析組織樣本的形態、顏色、紋理和細胞結構等信息,以診斷患者的疾病。
將活檢組織、手術切片的標本。口腔切片病理是將活檢組織、手術切片的標本,在病理科由病理科醫生將標本取材成為合適的組織塊,然后將組織塊進行脫水、透明、包埋、浸蠟及最后的切片,將切好的組織放置在載玻片上,通過染色、封片等一系列程序,制作的組織切片就成為病理切片。
檢查不同:病理切片,都是能夠經過HE染色之后,在顯微鏡下直接進行觀察的,這種切片患者經常會借閱,進行會診的。所說的白片是與病理切片都是在同一塊組織上切下來的,沒有經過染色的組織薄片,這種切片的白片的厚度,依據分子病理檢測的項目不同,切的厚度也會有所區別。
病理切片的病理切片的制作
1、取組織切片:將要觀察的組織切片經過脫水、清潔、包埋等處理后,放置在載玻片上。 焙燒:將載玻片放入烤箱中進行焙燒,使組織切片貼附在玻片上。 脫蠟:將載玻片放入脫蠟劑中,使組織切片中的蠟質溶解。 水洗:將載玻片放入水中洗滌,去除脫蠟劑。
2、冰凍組織的取材,就是選擇好合適的組織塊,放在一個小的金屬托上進行速凍,凍到一定的硬度后,就在病理切片機進行切片。然后將切片放入酒精或者專有的固定液里固定,最后進行相應的染色及封片。再蓋上蓋玻片,貼上病理號標簽,這樣一張冰凍切片就制作完成了。
3、用切片機將包埋有組織的蠟塊切成薄片。切片厚度一般為4-6微米,切片的要求是完整、薄、均勻。病理切片技術的精確度直接影響診斷的精確度。 切片的第一步必需粗切。粗切的厚度大約在50~100微米左右,質地較硬的組織或較小的組織應再薄一些,粗切致組織全部暴露后,才進行細切。
4、石蠟包埋、切片及染色等步驟以免細胞組織死亡,而能清晰辨認其形態結構。石蠟切片制作基本技術 石蠟切片法包括取材、固定、洗滌和脫水、透明、浸蠟、包埋、切片與粘片、脫蠟、染色、脫水、透明、封片等步驟。一般的組織從取材固定到封片制成玻片標本需要數日,但標本可以長期保存使用,為永久性顯微玻片標本。
5、顯微鏡標本切片的制作如下:裝片準備制作 用潔凈的紗布把載玻璃片和蓋玻璃片擦拭干凈;把載玻璃片放在實驗臺上,用吸管在載玻璃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再用鑷子取材,(如:從洋蔥鱗片葉子內側的表皮上,撕取一小塊透明薄膜)。
6、取一定大小的病變組織,用病理組織學方法制成病理切片〔通常將病變組織包埋在石蠟塊里,用切片機切成薄片,再用蘇木精-伊紅(H-E)染色〕,用顯微鏡進一步檢查病變。 病變的發生發展過程,最后作出病理診斷。
病理活檢與病理切片
另外,再多說一點:病理活檢是指這種檢查的名稱,病理切片,是指病理檢查的其中一個過程。其實基本上是指同一個東西。病理檢查的過程是:先進行組織取材,然后脫水,然后包埋,然后切片,然后進行染色,染色完畢后,就可以進行顯微鏡下的病理檢查了。
這兩者都是病理活檢,只不過使用范圍、所采用的方法、報告時間快慢、準確性不同。手術冷凍切片是手術中快速病理檢查,采用冷凍切片的方法進行,但由于時間限制(30-40分鐘內出報告),還有所采用的冷凍切片的方法會引起細胞腫脹等特點,影響病變的觀察,所以準確性受到限制,有需要做的適應證才會做這項檢查。
病理切片是病理標本的一種。通常制作時是將部分有病變的組織或臟器經過各種化學品和埋藏法的處理,即固定硬化,切成薄片,粘附,染色等處理后,供在顯微鏡下檢查,以觀察病理變化,作出病理診斷,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幫助。
為探討器官、組織或細胞所發生的疾病過程,可采用某種病理形態學檢查方法,檢查它們所發生的病變,探討病變產生的病因、發病機理、病變的發生發展過程,最后作出病理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