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中“夷險一致者”是什么意思?
“夷險一致者”這句話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能保持一貫的節操和品行,這句話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養竹記》,原文表述為:“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意指竹子的節,堅韌不拔,君子看到竹節,就會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仍能堅守道義、保持高尚品德的人。
【譯文大意】竹子的品質與君子相似,原因在于竹子的根穩固,穩固地扎根于大地,象征著君子堅定的意志,君子看到竹根,便聯想到那些意志堅定、永不屈服的人,竹子挺拔直立,象征著君子的正直,君子看到竹子的直立,便想到那些正直不阿、堅守中道的人,竹心空靈,空靈地體現道義,君子看到竹心,便想到那些虛懷若谷、接納萬物的人,竹節堅韌,堅韌地立定志向,君子看到竹節,便想到那些無論順境逆境都能堅守道義的人。
“夷險一致者”不僅是對竹子品質的贊美,也是對君子品格的頌揚,體現了中國古代文人對于理想人格的追求。
“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什么意思?
“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看到竹子的本性,就會想到那些立場堅定、不偏不倚的人,這句話同樣出自白居易的《養竹記》,這里的“性”指的是竹子的本性,即其直立挺拔、堅韌不拔的特點,君子通過觀察竹子的這些特性,聯想到那些在道德和立場上始終保持中立,不偏不倚的人。
這句話體現了中國古代文人對君子品質的推崇,即君子應當具有堅定的道德立場,不隨波逐流,不偏不倚,始終保持獨立的人格和堅定的信念。
《養竹記》原文及翻譯是什么?
《養竹記》原文如下:
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虛受者,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
翻譯如下:
竹子為何像賢人?竹子的根穩固,穩固是為了樹立品德;君子看到它的根,就會想到那些善于建立堅定品格的人,竹子本性直,直是為了站立;君子看到它的本性,就會想到那些立場堅定、不偏不倚的人,竹子內心空靈,空靈是為了體現道;君子看到它的內心,就會想到那些虛心接受一切的人,竹子的節堅韌,堅韌是為了立志;君子看到它的節,就會想到那些在順境逆境中都能堅守道義的人,君子們常在庭院中種植竹子,以作為庭中的實用品。
竹似賢者何也?
“竹似賢者何也?”這句話是對“竹似賢”這一觀點的提問,翻譯過來就是:“竹子為何像賢人呢?”在白居易的《養竹記》中,作者通過描述竹子的種種特性,來闡述竹子之所以像賢人的原因。
竹子的根穩固,象征著賢人堅定的意志;竹子挺拔直立,象征著賢人正直的品格;竹子內心空靈,象征著賢人虛懷若谷的胸襟;竹子節堅韌,象征著賢人在逆境中堅守道義的決心,正是這些特性,使得竹子被古人視為賢人的象征。
“竹似君子”翻譯是什么?
“竹似君子”這句話出自白居易的《養竹記》,翻譯為現代漢語就是:“竹子像君子。”這句話通過將竹子與君子相提并論,表達了對竹子品質的贊美,同時也體現了中國古代文人對君子品格的追求。
這句話的含義是:竹子之所以像君子,是因為竹子具有君子的品格,如堅定的意志、正直的品格、虛懷若谷的胸襟和堅守道義的決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