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七年級下冊語文復習提綱七年級(下冊)語文復習提綱
- 2、人教版語文書七年級下冊第二十七課作者簡介
- 3、聳立,矗立,挺立,|、一座八角形的白塔()在五一廣場北邊。2、油田上...
- 4、問:《登上地球之巔》:在登頂過程中,登山隊員要克服的困難有哪些
- 5、有沒人知道泛字去掉三點水換上一個石頭的石后是個什么字?
- 6、登上地球之巔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七年級下冊語文復習提綱七年級(下冊)語文復習提綱
1、復習目標:復習三單元基礎知識,閱讀現代文復習方式:講清要點、學生整理,理解。復習重點:三單元基礎知識,現代文概括、理解。復習用具:多媒體。
2、《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舊說是周朝列御寇作的,但不可靠。這篇短文寫兩個小孩兒對太陽在早上和中午時離地球上人的遠近有不同的看法,爭執不下,連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斷,以此說明人們懂得的東西總是有限的,知識無窮盡。
3、七年級下冊語文綜合性學習總復習 第一單元 成長的煩惱 1:有人說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來減輕槽糕的心情。比如聽音樂,唱唱歌。請你唱一首與“煩惱”有關的歌。
4、空間順序 空間順序是指按事物空間結構的順序來說明,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整體到局部來加以介紹。這種說明順序有利于全面說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一文就采用了空間順序寫作。
人教版語文書七年級下冊第二十七課作者簡介
1、沈石溪,原名沈一鳴,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云南作協理事。1952年10月生于上海,16歲赴西雙版納傣族村寨插隊落戶。20歲在當地當山村教師。
2、作者魯迅,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代表作品有小說《阿Q正傳》、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墳》,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
3、沈石溪原名沈一鳴,榮登2013第八屆中國作家富豪榜,代表作品有《第七條獵狗》、《最后一頭戰象》、《斑羚飛渡》、《狼王夢》、《一只獵雕的遭遇》等。1952年10月生于上海亭子間,祖籍浙江慈溪,漢族。
4、二。林海音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 臺灣女作家 代表作《城南舊事》三。安徒生 丹麥 作家 童話家 代表作《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四。1)普希金 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被譽為俄國小說之父。
5、書中列專章介紹評述了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杜勃羅留波夫等人的文學理論,高度評價了高爾基的創作及其文學思想,在當時尤為難得?!短└隊杺鳌罚?925)是中國第一本介紹、評述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的專著。
6、走近作者: 走近作者: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 四川樂山人,我國著名 的詩人、作家、學者。 的詩人、作家、學者。
聳立,矗立,挺立,|、一座八角形的白塔()在五一廣場北邊。2、油田上...
1、答案應該是:矗立、聳立。聳立,指高高地矗立。如:《登上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尖錐形的頂峰聳立在藍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嶺間繚繞不散?!背鎏帲禾?杜甫《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筆飛鸞聳立,章罷鳳鶱騰。
2、“聳立”著眼于高,高而突出地立著。挺立:挺立,指直立。多指持身正直。屹立:高聳挺立。像山峰一樣高聳而穩固地挺立著,通常用來比喻人的意志十分堅定無法動搖。
3、矗立 聳立 挺立 (1)一座白塔( )在五一廣場北邊。(2)油田上( )著高高的井架。(3)高高的白楊樹( )在操場四周。判斷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6分)(1)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4、.筑(zhù) 閃(shǎn) 叢(cóng) 隱(yǐn)2.(1)屹立?。?)模模糊糊3.幾乎:我幾乎不能相信這是真的。4.介紹佛香閣和排云殿的位置和概況。5.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5、雷峰塔位于西湖南岸,在南屏山支脈的夕照山上,與凈慈寺遙遙相對。塔高70多米,塔身分五層,是平面八角仿唐宋的樓閣式塔,塔基以下二層,呈平面八角形,外飾漢白玉石欄桿。
6、該塔矗立于瓊島頂峰,綠蔭擁簇,巍峨壯美,引人矚目。這種象征神權的建筑物--白塔和永安寺,設置于瓊島的重要位置上,具有主宰全園的氣勢,以體現君權神授的封建思想,此是帝王宮苑的一大特色。
問:《登上地球之巔》:在登頂過程中,登山隊員要克服的困難有哪些
1、山路險峻,天氣嚴寒,缺乏氧氣,身體虛弱,黑夜登山,高山反應;克服困難靠堅強的意志力,堅韌的毅力,團結合作和勇于犧牲的精神。
2、.景物(環境)描寫。突出天氣惡劣,暗示登山的困難。他們事先以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頂峰。為后文在無氧的情況下登上珠峰作鋪墊。氣候惡劣,體能下降,嚴重缺氧,山勢險峻。
3、絕對是靠科技,包括先進的設備,科學的體能訓練,科學的團隊管理,準確的氣象預測,地質特性等等,當然還有豐富的經驗和大量的money,至于意志有時候并不是很靠譜。
有沒人知道泛字去掉三點水換上一個石頭的石后是個什么字?
1、砭:音biān。意思是“砭石”。如:針砭時弊;寒風砭骨。
2、此字念砭,讀音為biān,是一種石質的醫療器械。
3、念砭[biān],從石乏聲,原指治病刺穴的石針。
4、石字旁加一個泛的右邊是“砭”字?!绊尽弊衷斀猓鹤x音:[biān]部首:石 五筆:DTPY 釋義:中國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針:~石?!?。用石針扎皮肉治病,引申為刺或規勸:~灸。
5、biān 名 (形聲。從石,乏聲。本義:治病刺穴的石針)同本義 [stone needle used in acupuncture]砭,以石刺病也?!墩f文》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端貑枴ぎ惙ǚ揭苏摗酚秩纾喉靖睿ㄓ檬樦尾?。
登上地球之巔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1、凌晨,他們終于登上了珠穆朗瑪峰,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從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創舉。
2、第四階段寫三位隊員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堅持登上山頂。1960年5月北坡的成功登頂,靠的是隊員們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靠的是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靠的是團結協作、勇于犧牲的精神。
3、敘寫我國登山運動員如何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攀登珠穆朗瑪峰、為祖國爭得榮譽的故事。
4、英勇的中國登山健兒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終于登上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
5、整體把握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國登山健兒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從珠穆朗瑪峰北坡成功登頂,書寫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紀錄。郭超人,北京大學新聞系畢業后奔赴 *** ,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從事新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