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病入膏肓的成語。
- 2、病入膏肓是什么意思
- 3、病入膏肓文言文另一個成語故事
病入膏肓的成語。
病入膏肓bìng rù gāo huāng [釋義] 膏肓:我國古代醫學名稱;心尖脂肪叫“膏”;心臟和膈膜之間叫“肓”。古代認為“膏肓”是藥力達不到的地方。后形容病情嚴重到無法治療的程度。也比喻事態嚴重;無法挽救。也作“病在膏肓”。[語出] 《左傳·成公十年》:“醫生;曰:‘疾不可為也。
沉痼自若沉痼:積久難治的疾病。比喻積久難改的習俗或嗜好沒有改變。 出處:《宋史·趙與懽》:“第言端平以來,竄臟吏,禁包苴,戒奔竟,戢橫斂,而風俗沉痼自若。
茍延殘喘:勉強拖延一口沒斷的氣,比喻勉強維持生存。氣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停止的樣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氣若游絲:比喻生命垂危。朝不保夕: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況危急。也說朝不慮夕。日薄西山:太陽快要落山。
詞目 一病不起 發音 yī bìng bù qǐ 釋義 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惡化,終至死亡。詞目 病入膏肓 發音 bìng rù gāo huāng 釋義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病入膏肓:漢語成語,拼音:bìng rù gāo huāng 釋義:膏肓:我國古代醫學名稱;心尖脂肪叫“膏”;心臟和膈膜之間叫“肓”。古代認為“膏肓”是藥力達不到的地方。后形容病情嚴重到無法治療的程度。也比喻事態嚴重;無法挽救。也作“病在膏肓”。
病入膏肓是什么意思
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病入膏肓 [bìng rù gāo huāng]基本釋義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貶義 出 處 《左傳·成公十年》:“醫生;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解釋】: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境鲎浴浚捍呵?左邱明《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病入膏肓 bìng rù gāo huāng 【解釋】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境鎏帯俊蹲髠鳌こ晒辍罚骸凹膊豢蔀橐?,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結構】主謂式。
意思是病情特別嚴重,無法醫治,也比喻事態嚴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病入膏肓,讀音bìng rù gāo huāng,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病情特別嚴重,無法醫治,也比喻事態嚴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膏肓:古以心尖脂肪為膏,心臟與膈膜之間為肓,膏肓之間是藥力不到之處。作謂語、定語;用于事物或人。注意:“肓”不能寫作“盲”;不能讀作máng。
病入膏肓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解釋】: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出自】:《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病入膏肓文言文另一個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晉景公得了大病,久治不愈,于是派人到秦國請名醫扁鵲先生。在扁鵲還未到時,晉景公做了一個夢,夢中見兩個童子,其中一個對另一個說:“扁鵲是秦國的名醫,如果他來的話,我們就沒命了。”另外一個說:“怕什么呢?我和你躲藏在膏和肓之間,他就沒有辦法奈何我們了。
成語故事——病入膏肓 戰國時,晉景公病得厲害,他派人去請秦國名醫秦緩。在醫生還沒有來到之前,晉景公做了一個夢。
《病入膏肓》典故:原文:公疾病,求醫于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所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另一個說:“我們躲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看他怎樣?”緩來后,看了看晉景公的病情,說:“大王的病醫治不好了。病魔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藥力是達不到的?!辈痪?,晉景公就去世了。病入膏肓:比喻危機不可挽救。成語故事十四:不可救藥 周厲王時有一個大臣名叫凡伯。
病入膏肓成語故事如下:晉景公生了重病,經過許多醫生醫治,都不見好轉。后來,他聽說秦國有個名醫的醫術非常高明,于是便派人日夜兼程去請。在醫生還沒有到來之前,晉景公做了一個夢,夢見有兩個小孩子站在他身邊說話。一個說:你知道嗎,秦國要來個名醫,恐怕要傷害我們。
成語故事·病入膏肓 春秋時期,晉景公得了重病,聽說秦國有一個醫術很高明的醫生緩,便專程派人去請來。 醫生還沒到。晉景公恍惚中做了個夢。夢見他的病變成了兩個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說話。晉景公側耳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