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語中的“病”字有何深意?
在古代漢語中,“病”并非單指疾病,而是具有獨特的使動用法,這種用法體現在“使……病”,意味著使某人憂慮、畏懼,甚至有超越、匹敵之意。“病關索”與“病尉遲”中的“病”字,并非指身體上的不適,而是蘊含著更深層的含義。
1. “病關索”與“病尉遲”:超越與畏懼的象征。
“病關索”指的是楊雄,這位梁山好漢因武藝高強,使得關羽的三兒子關索都感到畏懼,而“病尉遲”則是對唐朝開國猛將尉遲恭的超越,意味著其能力非凡,足以超越尉遲恭。
2. “病”字的古漢語用法:讓誰發愁、畏懼。
在古代漢語中,“病”字還有“使……病”的用法,即讓某人感到憂慮、畏懼。“病關索”與“病尉遲”中的“病”字,實際上是在表達讓對手感到困擾或畏懼的意味。
3. 《水滸傳》中的“病”字角色:超越與匹敵的象征。
在《水滸傳》中,除了“病關索”與“病尉遲”,還有“病大蟲”薛永等角色,他們的綽號都帶有“病”字,這些綽號并非指身體疾病,而是象征著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里具有超越常人的能力,讓人感到畏懼。
4. 孫立的綽號“病尉遲”:源自尉遲恭的形象。
孫立是《水滸傳》中的人物,他的綽號“病尉遲”源自唐朝名將尉遲恭的形象,孫立身著皂袍,手持鐵鞭,形象酷似尉遲恭,因此被稱為“病尉遲”。
“病關索”與“病尉遲”中的“病”字,并非指身體疾病,而是古漢語中的使動用法,蘊含著超越、匹敵和讓對手畏懼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