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蘇軾和白居易的詠竹詩詞(越多越好)
1、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作者:蘇東坡。朝代:宋代。出處:《竹》譯文: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不用裁為嗚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紛紛雪里看。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
2、描寫竹的古詩: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唐.杜甫《詠春筍》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唐.杜甫《詠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3、寧愿沒有肉食,也不可沒有竹子;沒有肉食會讓人瘦弱,但沒有竹子會讓人變得俗氣。這是宋代詩人蘇東坡在《竹》中的名句,表達了他對竹子的熱愛和重視。 人們可能會嘲笑這種說法,認為這是過于高雅或癡人說夢。
4、嚴鄭公宅同詠竹 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新竹 元稹 新篁才解籜,寒色已青蔥。冉冉飄凝粉,蕭蕭漸引風。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叢。惟有團團節,堅貞大小同。新栽竹 白居易 佐邑意不適,閉門秋草生。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來贊美竹子的頑強生命力的詩句。
1、唐代白居易的《題李次云窗竹》中,詩句“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紛紛雪里看”是贊美竹子的頑強生命力的詩句 【出處】《題李次云窗竹》——唐代:白居易 不用裁為鳴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紛紛雪里看。【譯文】它不需要被做成用來吹奏的笙簫,也不需要截斷做成釣魚竿。
2、詠竹(白居易)不用裁為嗚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紛紛雪里看。霜筠亭 (宋.蘇軾)解籜新篁不自持,嬋娟已有歲寒姿。要看凜凜霜前意,須待秋風粉落時。竹石 (清·鄭板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3、唐代白居易《題李次云窗竹》:不用裁為鳴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紛紛雪里看。釋義:筆直的竹子,不用把它栽來做聲音優美如鳳鳴的笛子,它也不需要用來做釣魚竿。
4、清代鄭燮的《竹石》一詩中,有“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句子,描述了竹子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品格。2,唐代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句,其中也描述了竹子頑強的生命力。
5、春風吹又生: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描繪了野草的生命力頑強,雖然經歷火災的摧殘,但春風一吹,又重新煥發生機。同樣,種子發芽也具有這種生命力,不論經歷怎樣的艱難困苦,都能茁壯成長。
白居易描寫竹子的古詩
已訝衾枕冷, 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 時聞折竹聲。——白居易《夜雪》不用裁為鳴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白居易《題李次云窗竹》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紛紛雪里看。——白居易《題李次云窗竹》 此州乃竹鄉,春筍滿山谷。——白居易《食筍》且食勿踟躕,南風吹作竹。
《題李次云窗竹》——唐代:白居易 不用裁為鳴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紛紛雪里看。《竹窗》—唐代:白居易 常愛輞川寺,竹窗東北廊。一別一馀載,見竹未曾忘。今春二月初,卜居在新昌。未暇作廄庫,且先營一堂。開窗不糊紙,種竹不依行。意取北檐下,窗與竹相當。
清代鄭燮的《竹石》一詩中,有“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句子,描述了竹子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品格。2,唐代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句,其中也描述了竹子頑強的生命力。
白居易最有名的詠竹詩句
1、白居易最知名的詠竹詩句,其文如下:不用裁為嗚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紛紛雪里看。詩意闡明:挺拔的竹子,無需被剪裁制作成優雅如鳳凰之鳴的笛子,也不必被裁斷成釣魚之竿。
2、不用裁為嗚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紛紛雪里看。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3、白居易最有名的詠竹詩句是不用裁為嗚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紛紛雪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