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委托書畫押,其中的畫押是什么意思
在個人委托書畫押的語境中,“畫押”這一術語源自古代,其意指在公文書契或供詞上簽名或繪制記號,以示認可,這一做法在古代文獻中有所記載,如清顧炎武在《日知錄·押字》中提到:“所謂署字者,皆草書其名,今俗謂之畫押,不知始于何代。”在《清史稿·宣統皇帝紀》中也有提及:“﹝宣統元年九月﹞辛亥,和蘭《保和會條約》成,分別批準畫押。”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社會中通常以簽字代替畫押,盡管有時人們習慣性地再按上手印,但在法律上,按手印并非必須,若要按手印,應將其置于所簽名字之上,委托他人代表自己行使合法權益時,委托人需出具法律文書,委托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反悔委托事項。
畫押和手印的區別
畫押和手印在合同或證件上標記個人身份方面具有相似作用,但形式和意義有所不同,畫押通常是指個人在文件末尾用漢字簽名或書寫簽名作為印章,畫押是手寫的,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其作用在于證明簽署者對文件內容的認可和承諾,并具有法律效力。
而手印,作為古代的一種替代簽字的方式,主要是由于古時大部分人不識字,無法書寫自己的名字,手印的獨特性使得偽造的可能性降低,因此被廣泛采用,盡管如此,畫押和手印各有其特點,不能簡單認為它們沒有區別。
古代為什么還要犯人畫押?他們能識別指紋嗎
古代犯人需要畫押,一方面是因為文盲比例較高,簽字不便,另一方面則是出于對法律文書的嚴肅性考慮,雖然古代沒有現代的指紋識別技術,但他們已具備人工識別指紋的能力,在秦朝時期,古人便已使用印章或指紋來驗證文件的完整性。
在古代,按手印不僅僅是一種標記,更是一種承諾,人們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因此按手印后必須遵守承諾,否則會遭到報應,這種觀念使得按手印具有很高的公信度,同時也反映了當時人民的自我約束能力。
古時候為什么要按手印畫押?按手印的意義是什么?
古時候,由于教育水平有限,很多人不識字,因此按手印成為確認身份、表示認可的一種方式,按手印的意義在于,它不僅證明了個人對書面內容的承認,還起到了防止后悔的作用,按手印在古代具有很高的公信力,因為它代表了簽署者的承諾和誠信。
在元朝時期,由于統治者對漢文化和漢字不熟悉,因此特別強調“畫押”和按手印的重要性,在古代,雖然不是所有契約都需要按上手印,但在當事人無法簽字時,按手印便成為一種普遍的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按手印并非用于指紋識別,而是因為許多人不識字,無法鑒字確認,盡管如此,在一定條件下,人工可以進行指紋比對,這在刑偵中是一種重要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