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人,北齊五兵尚書建之裔孫,建生士通,皇朝利州都督,士通生志善,尚衣奉御,志善生溫,檢校都官郎中,溫生季庚,歷酸棗、鞏二縣令,建中初為彭城令,時李正己據河南十余州叛。
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人,幼聰慧絕人,胸懷宏放,年十五六時,攜文一卷,投著作郎吳人顧況,況能文,后進文章無可意者,一覽居易文,不覺迎門禮遇,曰:“吾謂斯文遂絕,復得吾子矣。”居易文辭富艷,尤精于詩筆,所著歌詩數十百篇,皆意存諷喻,箴時之弊,補政之缺,士君子多之。
翻譯
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人士,他是北齊五兵尚書建的后代,建的孫子士通官至皇朝利州都督,士通的兒子志善擔任尚衣奉御,志善的兒子溫,官至檢校都官郎中,溫的兒子季庚,歷任酸棗、鞏二縣縣令,建中初年擔任彭城令,當時,李正己占據河南十余州反叛。
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人,他從小聰慧過人,胸懷寬廣,十五六歲時,帶著自己的文章,拜訪吳地人顧況,顧況擅長文學,但性情浮躁,對后輩的文章多不滿意,當他閱讀了白居易的文章后,不禁對白居易禮遇有加,說:“我以為斯文已經絕跡,沒想到又遇到了您。”白居易的文章辭藻華麗,尤其擅長詩歌,創作的歌詩數十百篇,都蘊含著諷喻之意,指出時弊,補充政缺,受到許多士人的贊譽。
白居易傳辛文房譯文
1
有權貴厭嫌他越職行事,對他十分惱怒,不久就有傳言說:“白居易的母親落井而死,他卻寫了篇《新井篇》,詞句十分浮夸華麗,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來白居易就被貶為江州司馬,起初白居易只是認為不應當讓被刺殺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頭,其實并沒有別的想法,(想不到卻)觸怒了奸黨,于是志向受挫。
2
白居易第一個上疏皇帝,請求緊急抓捕盜賊,有權貴厭嫌他越職行事,對他十分惱怒,不久就有傳言說:“白居易的母親落井而死,他卻寫了篇《新井篇》,詞句十分浮夸華麗,如此品行不可重用。”白居易就被貶為江州司馬。
3
《白居易傳》出自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詳情譯文如下: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聲未起的時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見(當時名流)顧況,顧況是南方吳地人氏,自恃才華,很少有他推薦認可的詩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說:“長安城什么東西都貴,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
4
居-釋義:居住,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想居住在那里都不是很難,這段話出自辛文房的《白居易傳》,在讀過白居易的詩卷后,他特別注意到了其中一首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讀到這句詩時,他不禁感嘆道:“能寫出這樣的詩句,想居天下都不難。”
5
“元和元年”兩句:白居易作新樂府在為翰林學士、左拾遺后,辛文房承《舊唐書》本傳之誤,禁中:指宮中,翰林學士:官名,唐玄宗改翰林供奉為翰林學士,專掌內命,為皇帝親信,左拾遺:門下省所屬諫官,掌規諫、薦舉人才,盜殺宰相:指武元衡被刺殺一事。
6
翻譯:疏浚池塘,栽種樹木,運石建樓,開鑿八節灘,以此作為賞樂,茶具酒具不離身,字詞解釋:疏:疏浚;沼:池塘水洼,八節灘:地名,在河南省洛陽市附近,白居易有《開龍門八節灘詩》,序曰:“東都龍門潭之南,有八節灘、九峭石,船筏過此,例反破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