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
1、病入膏肓,拼音為[bìng rù gāo huāng],成語“病入膏肓”中的“膏肓”一詞,源自古代醫學,指的是心尖的脂肪稱為“膏”,心臟與膈膜之間的區域稱為“肓”,此成語形容病情極為嚴重,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比喻事情已經惡化到無法挽救的境地。
2、成語“病入膏肓”不僅用來形容疾病的嚴重,也常用來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邊緣,它提醒我們,面對困難和挑戰,應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態惡化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3、在中醫理論中,“膏肓”被認為是藥力無法到達的地方,病入膏肓”也象征著一種無法逆轉的絕望狀態,這個成語的運用,往往帶有深刻的哲理和警示意味。
4、病入膏肓”的典故,相傳古代有一位醫生面對一個重病患者,感嘆道:“病入膏肓,醫無能為力。”從此,“病入膏肓”便成為形容病重難治的成語。
5、成語“病入膏肓”還體現了古代醫者對生命的尊重和對醫學極限的敬畏,它提醒我們在面對疾病和困難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積極尋求解決方案,而不是輕易放棄。
請問“盲”字是多音字嗎?
“盲”字確實是一個多音字,它有兩個讀音:[máng]和[máng],[máng]用于“盲人”、“盲目”等詞語,表示眼睛看不見或視力不佳;[máng]用于“盲流”、“盲動”等詞語,表示沒有目標或盲目行動。
“盲”字還有另一個讀音[máng],用于“盲文”一詞,指的是專為盲人設計的凸字文字。
漢字“盲”的結構巧妙,由“目”和“亡”組成,寓意著眼睛失去了光明,象征著視力上的障礙。
用音序查字法查“肓”字時,先查聲母M,再查mang,是對還是錯?
使用音序查字法查“肓”字時,應先查聲母M,然后查找音節“huáng”,因為“肓”字的拼音是“huáng”,h”是聲母,“uang”是音節,正確的查字順序是先查聲母M,再查音節“huáng”,而不是“mang”。
盲移一筆變成什么字
當“盲”字移動一筆后,可以變成“亡”字,漢字“盲”由“目”和“亡”組成,移去“目”部分,便只剩下了“亡”字,在漢字中,“亡”字通常表示失去、死亡等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