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登甘露寺多景樓望淮有感注釋譯文
1、詞的開篇,詩人抒發了一種深沉的哀嘆,指出天地本無明確的界限,卻因人為的分割而分為南北,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分裂的深切憂慮?!拌谩弊置枥L了登鎮江多景樓北望時的遼闊景象,詩人借此表達了對中原淪陷的痛心疾首,那份難以言表的悲憤之情溢于言表。
2、天地廣袤無垠,南北之別令人費解,站在甘露寺多景樓上,遙望中原,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說的遺憾,長江浩瀚千里,忽然間兩座孤峰映入眼簾,宛如破碎的水晶盆,詩人愿借助雷霆之力,驅散那些依附昆侖的人,遠眺淮陰,那里曾是兵家必爭之地,如今依舊歷歷在目。
3、這兩句是說登鎮江多景樓北望,對中原淪喪感到有難以言述的慨恨,長江原本如同水晶盆般完美,卻因孤峰的出現而瑕不掩瑜,這里暗指國家領土的缺失,鞭霆力:指鞭撻雷霆的力量,這兩句是說要用雷霆之力將孤峰驅趕到昆侖山下,這里暗指收復失地,兵冶處:指冶煉兵器的地方。
4、天地遼闊,南北界限難以界定,這在甘露寺多景樓的視野中顯得尤為突出,樓前的壯麗景色雖美,卻掩蓋不住中原大地深深的遺憾,那份無法言說的哀愁如長江萬里,被孤峰兩點悄然打破,如同水晶盆中的寧靜被觸動。
水調歌頭·登甘露寺多景樓望淮有感作品原文
水調歌頭(登甘露寺多景樓望淮有感)原文: 天地本無際,南北竟誰分,樓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難論,卻似長江萬里,忽有孤山兩點,點破水晶盆,為借鞭霆力,驅去附昆侖,望淮陰,兵冶處,儼然存,看來天意,止欠士雅與劉琨,三拊當時頑石,喚醒隆中一老,細與酌芳尊,孟夏正須雨,一洗北塵昏。
望淮陰,兵家冶處,依然在目,天意似待,只欠英才與劉琨,三撫當年頑石,喚醒隆中一老,細酌芳尊,孟夏正需雨,一洗北塵昏。
水調歌頭·登甘露寺多景樓望淮有感的作品鑒賞
乾道六年,知潤州軍州事陳天麟重建了這座樓,并寫下《多景樓記》,表達了對失地恢復的深深感慨,南宋文人在面對這半壁江山時,常登樓抒發感慨,水調歌頭·登甘露寺多景樓望淮有感》就是一首典型的表達興廢之感的作品。
多景樓位于京口(今江蘇鎮江)北固山甘露寺內,這里面臨長江,地勢險要,極目遠眺,萬里山川盡收眼底,乾道六年(1170)知潤州軍州事陳天麟重建,并作《多景樓記》云:“至天清日明,一目萬里,神州赤縣,未歸輿地,使人慨然有恢復意?!鄙硖幇氡诘哪纤挝娜怂於嗟菢歉袘阎?。
《水調歌頭登甘露寺多景樓望淮有感》抒發了作者看到大好中原淪喪敵手,感到有難以言述的憤恨之情,對敵人鐵騎蹂躪、占領中原,表示極度憤恨和收復失土的決心,表達了詩人深切的愛國之情,詩詞原文 天地本無際,南北竟誰分,樓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難論,卻似長江萬里,忽有孤山兩點,點破水晶盆。
水調歌頭·登甘露寺多景樓望淮有感的注釋譯文
這首詞開頭表達了一種深刻的感慨,指出天地之間本無明確的界限,卻被人為地分為南北兩部分,揭示了作者對國家分裂的憂慮?!拌谩弊置枥L了登鎮江多景樓北望時的深遠景象,詩人借此表達了對中原失陷的深深痛惜,那份難以言表的悲憤之情溢于言表。
天地原本無邊無際,南北之分卻令人困惑,站在甘露寺多景樓上,望著中原,心中一股遺憾難以言表,長江橫貫萬里,突然間兩座孤山出現在視野中,仿佛是水晶盆被打破,我愿借助雷霆之力,將那些附庸昆侖的人驅散,遠眺淮陰,那里曾是兵家必爭之地,如今依舊歷歷在目。
兩句是說登鎮江多景樓北望,對中原淪喪感到有難以言述的慨恨,這三句是說長江本來猶如水晶盆那樣完美,卻因上有兩點孤山使之白璧有瑕,這里暗指金甌有缺,鞭霆力:指鞭撻雷霆的力量,這兩句是說要用鞭策雷霆的力量把小山驅趕到昆侖(大山)下面去,這里暗指收復失地,兵冶處:指冶煉兵器之處。
天地蒼茫,難以界定南北的界限,這在甘露寺多景樓的視野中顯得尤為明顯,樓前的壯麗景色雖美,卻掩蓋不住中原大地深深的遺憾,那份無法言說的哀愁如長江萬里,被孤山兩點悄然打破,如同水晶盆中的寧靜被觸動。
程必《水調歌頭(登甘露寺多景樓望淮有感)》原文及翻譯賞析
水調歌頭(登甘露寺多景樓望淮有感)原文: 天地本無際,南北竟誰分,樓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難論,卻似長江萬里,忽有孤山兩點,點破水晶盆,為借鞭霆力,驅去附昆侖,望淮陰,兵冶處,儼然存,看來天意,止欠士雅與劉琨,三拊當時頑石,喚醒隆中一老,細與酌芳尊,孟夏正須雨,一洗北塵昏。
孟夏正須雨——宋代 程必 《水調歌頭(登甘露寺多景樓望淮有感)》值茲孟夏初——明代 邊定 《送王時敏之京》況茲孟夏月——唐代 白居易 《首夏病間》孟夏麥始秀——唐代 張潮 《雜曲歌辭》。
樓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難論,卻似長江萬里,忽有孤山兩點,點破水晶盆,為借鞭霆力,驅去附昆侖,望淮陰,兵冶處,儼然存,看來天意,止欠士雅與劉琨,三拊當時頑石,喚醒隆中一老,細與酌芳尊,孟夏正須雨,一洗北塵昏。
樓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難論,卻似長江萬里,忽有孤山兩點,點破水晶盆,為借鞭霆力,驅去附昆侖,望淮陰,兵冶處,儼然存,看來天意,止欠士雅與劉琨,三拊當時頑石,喚醒隆中一老,細與酌芳尊,孟夏正須雨,一洗北塵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