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句話蘊含著深刻的用人智慧,其含義是:如果對某人有所懷疑,那么就應當避免聘用他;一旦決定聘用某人,就應當給予充分的信任,不再懷疑,這句話源于古代,體現了在用人之道上,信任與信任缺失的巨大區別。
在《舊唐書·陸贄傳》中,有這樣的記載:“夫如是,則疑者不使,使者不疑。”這句話強調了在選用人才時,不應猶豫不決,一旦選擇,就要堅定信任,而《金史·熙宗本紀》中也有類似的表述:“疑人勿使,使人勿疑。”這都體現了在人才使用上的信任原則。
成語“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發音是:yòng rén bù yí,yí rén bù yòng,其解釋為:疑,表示不相信,在任用人才時,一旦決定聘用,就不要懷疑其能力與忠誠;相反,如果對某人存疑,則不宜任用。
這句話在歷史文獻中多次出現,成為流傳至今的諺語,在明代朱鼎的《玉鏡臺記》中就有:“自古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太真素與我厚,你不須多慮。”這說明了在古代,人們已經認識到信任在用人過程中的重要性。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誰說的?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句話的出處,有多種說法,一種觀點認為,這句話最早出自《三國志·魏書·郭嘉傳》裴松之注引《傅子》,強調在用人時不應存有疑慮,應根據人才的才能和適合的職位進行任用。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這句話是唐太宗李世民提出的,在《舊唐書·魏征傳》中,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記載,意在強調在用人時,要充分信任,不要過多猜疑。
北宋歐陽修的《朋黨論》中也提到了這個故事,在北宋太祖時期,郭進為西山巡檢,有人誣告他陰通敵國,太祖大怒,命將其綁至郭進處處置,郭進沒有殺他,而是承諾如果他能為國立功,將請封他為官,這個人成功誘降敵軍一城一寨。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什么意思?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句話強調了用人之道中的信任原則,它的意思是:
- 對那些有懷疑的人,不要聘用他們。
- 一旦聘用某人,就應當充分信任,不再懷疑。
這句話體現了在用人過程中,信任的重要性,只有信任,才能激發人才的潛力,發揮其最大的價值。
從歷史文獻來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出處有很多,如《舊唐書·陸贄傳》、《金史·熙宗本紀》等,這些文獻都強調了信任在用人過程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