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堂春·寄子由
1、《畫堂春·寄子由》蘇軾〔宋代〕
柳絮飄飛處,麥浪搖曳如波,夜幕降臨,大明湖清澈如鏡,映照著新磨的磨盤,小舟輕快地劃過湖面,如同穿梭一般,船上的人們齊聲高唱采菱之歌,遼闊的平原上,水云交融,波光粼粼;小樓之上,風和日麗,晴空萬里,遙望濟南,暮云籠罩,歸去之時,愁緒難解。
2、《畫堂春·寄子由》拼音版、注音及讀音:文學家:蘇軾huà táng chūn jì zǐ yóu
柳花飛處麥搖波,晚湖凈鑒新磨。
小舟飛棹去如梭,齊唱采菱歌。
3、《畫堂春·寄子由》 [作者] 蘇軾 [朝代] 宋代
柳花飛處麥搖波,晚湖凈鑒新磨。
小舟飛棹去如梭,齊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樓風日晴和。
濟南何在暮云多,歸去奈愁何。
描寫麥子成熟時的詞語
1、倉箱可期、[cāng xiāng kě qī]——糧倉有望裝滿,倉箱:盛糧食的工具。
麥秀兩歧、[mài xiù liǎng qí]——一株麥子長出兩個穗子,為豐收之兆。
年豐歲稔、[nián fēng suì rěn]——年成好,莊稼大豐收,稔:莊稼成熟。
2、秋蘭飄香:秋天時蘭花散發出香氣。
碩果累累:指秋天果實成熟,結得很多,也用來比喻成績顯著。
麥穗兩歧:形容麥子長得好,每根麥穗上都有兩個麥粒。
一叢火紅:通常用來形容像火一樣紅的物體,如秋天的楓葉。
秋菊怒放:描繪秋天菊花盛開的美景。
3、豐收在望:豐收的景象看得見。
五谷豐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糧食豐收。
盈車嘉穗:盈:滿,稻重長得茁壯,一棵就能裝滿一車,形容糧食豐收。
秋雨綿綿:指金秋時節的雨,預示著豐收與喜悅。
4、滿載而歸 白話釋義:裝得滿滿地回來,比喻收獲很大 出處:宋倪思《經堂雜志》:“滿載而歸;里人無不羨之。”
五谷豐登 白話釋義:五谷豐收,泛指糧食豐收,登:莊稼成熟,出處:周姜子牙《六韜·龍韜》:“五谷豐熟;社稷安定。”
5、金黃遍野:描述了秋季時,田野里金黃的稻谷、麥子等作物成熟,一片金黃的顏色覆蓋了整個田野,展現了秋天的豐收和富饒。
這些詞語都簡潔而生動地描繪了秋天的豐收景象,從碩果累累的果樹,到五谷豐登的農田,再到金黃遍野的壯觀景色,無不體現了秋天的豐收和喜悅。
蘇軾關于兄弟的詩句
-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在中秋節時,蘇軾思念弟弟,表達了對團圓的渴望。
- 《送子由使契丹》:蘇軾送弟弟子由出使契丹,表達了對弟弟的關切和祝福。
關于蘇軾蘇轍的兄弟之情的詩詞
對床老兄弟,夜雨鳴竹屋。——蘇軾
高風相賓友,古義仍兄弟。——蘇軾
感君兄弟意,尋羊問初平。
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儐爾籩豆,飲酒之飫,兄弟既具,和樂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樂且湛。
宜爾家室,樂爾妻帑,是究是圖,亶其然乎。
別詩 漢無名氏 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
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
昔為鴛和鴦,今為參與辰。
是“寧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這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示全真元常》詩中的一句。
蘇軾、蘇轍年少時曾共讀此詩,感慨甚深,約定以后要早日退官,兄弟回家團聚,對床而眠,共聽瀟湘夜雨。
蘇軾最出名的幾首詩詞,說起來都離不開蘇轍。
《送子由使契丹》是蘇軾寫給弟弟子由的一首詩,詩中寫道:‘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表達了兄弟間雖相隔遙遠,但情感依然緊密相連。
‘不辭驛騎凌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蘇軾表達了自己不辭辛苦,希望弟弟能夠使契丹人了解中原的優秀人才。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應夢武林春。’
《宋史·蘇轍傳》說:“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蘇軾蘇轍兄弟情深在兩人的詩句中亦可窺一斑。
蘇軾在讀到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詩句“寧知風雪夜,復此對床眠”后,感觸頗深,便與蘇轍約定“夜雨對床”。
關于贊濟南的詩句
家家泉水,戶戶垂楊。 贊美濟南的詩名句
趵突泉頭賣酒家,板橋迤邐跨河斜。
東風解得丹青意,畫出垂楊間杏花。
贊美濟南的古詩
唐代杜甫《陪李北海宴歷下亭》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宋代蘇軾《陽關曲·答李公擇》濟南春好雪初晴。
才到龍山馬足輕。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 杜甫《陪李北海宴歷下亭》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 劉鳳誥《詠大明湖》
我游齊都,登華不注峰。
茲山何峻秀,綠翠入芙蓉。
濟南春好雪初晴,行到龍山馬足輕。
一路紫苔通東窕,千巖青靄落潺丟。
《濟南雜詩》白煙消畢森盡凍云凝,山月飛來夜氣澄。
且向波間看玉塔,不須橋畔覓金繩。
《蘆余濟南雜詩》十首之九 荷葉荷花爛漫秋,鷺鷥飛近釣魚舟。
北城佳處經行遍,留著南山更一游。
《濟南雜詩》十首之十 看山看水自由身,著處題詩發興新。
昔我游齊都,登華不注峰。
茲山何峻秀,綠翠入芙蓉。
家家泉水,戶戶垂楊。
趵突泉頭賣酒家,板橋迤邐跨河斜。
東風解得丹青意,畫出垂楊間杏花。
湖上扁舟寺里登,水云如浪白層層。
橫橋積雨斜仍斷,臥石臨溪凈可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