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礬外敷的功效與作用
白礬,作為一種傳統中藥材,具有廣泛的藥用價值,其外敷功效顯著,能夠解毒殺蟲、燥濕止癢,對于濕疹、疥癬、聤耳流膿等皮膚病癥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內服則可止血止瀉,祛除風痰,適用于久瀉不止、便血、崩漏、癲癇發狂等癥狀,枯礬則具有收濕斂瘡、止血化腐的作用,適用于濕疹濕瘡、聤耳流膿、陰癢帶下、鼻衄齒衄、鼻息肉等病癥。
白礬性酸澀,性寒,外用擅長解毒殺蟲、收濕止癢,尤其對于瘡面濕爛或瘙癢癥狀效果顯著,其澀性能夠入肝經血分,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適用于多種出血證,如便血、衄血、崩漏等,白礬性燥酸澀,具有一定的澀腸止瀉作用,對于脾胃陽虛、腸胃不固引起的久瀉久痢,緩解效果顯著。
白礬作為中藥,其功效不僅限于止血、止瀉、祛除風痰,還可外用燥濕、止癢、解毒、殺蟲,口服白礬可輔助治療長時間腹瀉不止、大便出血、女性崩漏以及中樞神經性疾病,如癲癇、發狂等,大劑量口服白礬對于急性胃腸炎、嚴重脫水也有很好的療效。
白礬治痔瘡嗎
白礬外用具有治療痔瘡、脫肛等病癥的功效,將白礬研磨成粉末后,外敷于痔瘡或脫肛處,一般療效明顯,幾天即可見效,白礬是有毒的,其毒副作用主要表現在可殺死腦細胞,導致腦萎縮、癡呆等癥狀,使用白礬時需謹慎,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白礬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療痔瘡出血、腫痛等癥狀,治療痔瘡時,需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進行辨證論治,合理搭配中藥成分,患者還需注意肛門的日常護理,如保持肛門清潔、透氣,以及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以下是一些白礬的應用實例:痔瘡、脫肛、濕疹、疥癬、聤耳流膿、陰癢帶下、鼻衄齒衄、鼻息肉等。
痔瘡土方?
治療痔瘡的土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例子:
- 金針菜與紅糖煮食:采集適量的金針菜,清洗干凈后,與紅糖一起放入鍋中熬煮,然后過濾掉渣滓,每天早晚空腹時飲用,連續服用以緩解痔瘡疼痛和出血。
- 馬齒筧+甘草:馬齒筧、甘草與五倍子混合,可治療混合痔,再配以芒硝和川穹,效果更佳。
- 地龍熏洗療法:用蚯蚓熬水熏洗,只需三次,痔瘡即告根除。
白礬的臨床應用
白礬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止血、止瀉、清熱和消痰等多重功效,臨床應用廣泛,可用于治療中風、癲癇、喉痹等多種疾病,以及疥癬、濕瘡、癰疽腫毒、水火燙傷等,對于口舌生瘡、爛弦風眼、耳流膿、鼻息肉、痔瘡疼痛、崩漏、衄血、損傷性出血等癥狀也有治療作用。
什么草是治痔瘡
以下是一些可用于治療痔瘡的草藥:
- 癩蛤蟆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尿的功效。
- 地蘄草: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 蒲公草: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
- 鳳尾草:具有消炎去淤止血之效。
白礬的用法與用量是什么?
白礬的用法和用量因病情和體質而異,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用法和用量:
- 外用:將白礬研磨成粉末后,外敷于患處。
- 內服:每日四次,每次15毫升的10%明礬溶液,連續服用10天為一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