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在反芻動物體內的代謝途徑及氮素利用率提升方法
1. 飼料蛋白質在瘤胃中的降解過程:飼料蛋白質進入瘤胃后,首先受到微生物的作用,分解生成氨,此氨除了用于微生物自身合成菌體蛋白外,剩余的氨被瘤胃吸收,進入門靜脈,隨血液運輸至肝臟,轉化為尿素,尿素一部分通過唾液和血液再次返回瘤胃被循環利用,另一部分則由腎臟排出體外,這種氨和尿素的循環利用過程,構成了瘤胃中的氮素循環。
2. 瘤胃微生物的作用:瘤胃內除了機械作用外,還有大量對羊體有益的共生微生物,如纖毛原蟲和細菌,這些微生物不僅能幫助消化飼料中的纖維素,還能將尿素和重碳酸銨中的氮素轉化為自身蛋白質,進而合成必需氨基酸、B族維生素以及維生素K,這使得羊能夠高效利用粗飼料,其纖維素消化率可達50%至80%,遠高于馬,且對雜草的利用率高達90%以上。
3. 不同動物的消化器官特點:雞的消化器官非常強大,能夠消化石頭和玻璃等物質,相比之下,狗的消化能力一般,消化過程需要較多的輔助,狗容易出現消化不良,不宜過量喂食油膩食物。
4. 必需氨基酸的重要性:如果動物體缺乏任何一種必需氨基酸,可能導致生理功能異常,影響代謝的正常進行,進而引發疾病,氯化膽堿作為一種飼料添加劑,能夠明顯提高機體生長激素(GH)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的水平,促進蛋白質在組織中的沉積,提高瘦肉率。
5. 玉米秸稈氨化處理的優勢:氨化處理的玉米秸稈可以提高粗纖維的消化率,增加粗蛋白含量,同時含有大量胺鹽,為牛、羊等反芻動物的胃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營養來源,氨本身也是一種堿化劑,能提高粗纖維的利用率,增加氮素,玉米秸稈氨化后喂食牛、羊等,不僅能降低精飼料的消耗,還能加快其增重速度。
6. 補充能量與精料:秸稈類飼料的代謝能一般每公斤不超過8至37兆焦,凈能相對更低,只能滿足家畜的基本生長發育需求,若要產奶或增重,則需要補充精料(如糖蜜或優質干草等),調查表明,一般精料補充量應在20%至60%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