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歷史典故
尊敬的讀者,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首充滿愛國情懷的詩篇,它不僅是文天祥本人忠誠精神的寫照,也是無數仁人志士的信仰象征,文天祥在南宋末年,面對元軍的侵略,堅守信念,不畏強敵,最終英勇就義,成為民族英雄。
詩中“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描繪了文天祥身處困境時的孤獨與無奈,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則彰顯了他舍生取義的決心,這首詩被后世傳頌,激勵著無數人為國家和民族獻身。
值得一提的是,文天祥在元軍攻破南宋后,仍拒絕投降,堅守節操,他的事跡與精神,被后人銘記在心。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誰的詩句
這句詩出自南宋著名抗元英雄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詩中表達了文天祥面對生死抉擇時的堅定信念和崇高品質,即“留取丹心照汗青”,意為保留一顆赤誠之心,照亮歷史長河。
《過零丁洋》全詩如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典故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在南宋末年兵敗被俘后所作,表達了他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切憂慮以及堅定不移的愛國信念。
詩中的“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描繪了文天祥身處困境時的孤獨與無奈,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則彰顯了他舍生取義的決心。
文天祥的詩作在后世廣為傳頌,成為激勵人們愛國、忠誠的典范。
汗青的來源典故?
“汗青”一詞源于古代書寫工具——竹簡,在紙張發明之前,古人用竹簡記錄文字,制作竹簡時,需將竹子烘烤,使其表面出汗,以便于書寫和防止蟲蛀,這種經過烘烤的竹片被稱為“汗青”,意為“出汗的竹子”。
隨著時間的推移,“汗青”逐漸演變為歷史記載的代名詞,象征著歷史的傳承與見證。
汗青來源典故
1. 汗青的來源典故之一是,它起源于古代書寫工具——竹簡,在紙張發明之前,古人用竹簡記錄文字,制作竹簡時,需將竹子烘烤,使其表面出汗,以便于書寫和防止蟲蛀,這種經過烘烤的竹片被稱為“汗青”,意為“出汗的竹子”。
2. 另一個典故是,在《史記》中,汗青被用來指代歷史記載,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被視為汗青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