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求《古詩十九首》全文。
古詩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反。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青青陵上柏》漢朝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斗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驅車策駑馬,游戲宛與洛。洛中何郁郁,冠帶自相索。長衢羅夾巷,王侯多第宅。
古詩十九首的全詩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反。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憂傷以終老”全句的解釋和出處是什么?
出自《昭明文選 古詩十九首》之六《涉江采芙蓉》 。原文: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注釋:①芙蓉:荷花的別名。
原句應當是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意為兩心相愛卻又各在一方,愁苦憂傷以至終老異鄉。
漂泊異鄉兩地相思,懷念愛妻愁苦憂傷以至終老。出自《涉江采芙蓉》,是產生于漢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作者無名氏。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譯文 我踏過江水去采荷花,生有蘭草的水澤中長滿了香草。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給誰呢?我想要送給遠方的愛人。
由于路途遙遠,無法寄贈,惆悵感傷之情油然而生。“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直接寫出了游子與新人“同心”卻無法團聚的痛苦心情。“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是彼此相愛卻不能相伴一生,心系愛侶,只能憂傷終老。
明月何皎皎。最后兩句在表達方式上,與涉江采芙蓉有何不同?
1、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涉江采芙蓉 佚名 〔兩漢〕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2、首兩句由“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的目見實景起筆,寫出主人公被澤畔觸目所及的花草吸引,情不自禁地涉江去采摘。
3、寫作手法不同 《靜女》:全詩構思靈巧,人物形象刻畫生動,通篇以男子的口吻來寫,充滿了幽默和健康快樂的情緒,尤其是對于青年人戀愛的心理描寫惟妙惟肖。
4、何況在湖岸澤畔,還有著數不清的蘭、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發際、幽香襲人,更教人心醉。——這就是“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兩句吟嘆,所展示的如畫之境。
5、創作主體不同《古詩十九首》的創作者大都是充滿羈旅情懷的游子。這和當時的游宦制度有很大關系。漢樂府詩則是由朝廷樂府系統或相當于樂府職能的音樂管理機關搜集保存而流傳下來的漢代詩歌。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什么
《涉江采芙蓉》中直抒胸臆表現傷懷不已的句子是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原文: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原句應當是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意為兩心相愛卻又各在一方,愁苦憂傷以至終老異鄉。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譯文如下:踏過江水去采荷花,到蘭草生長的沼澤地采蘭花。采了花要送給誰呢?想要送給那遠在故鄉的愛人。回想起故鄉的愛妻,卻又長路漫漫遙望無邊無際。漂泊異鄉兩地相思,懷念愛妻愁苦憂傷以至終老。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譯文 我踏過江水去采荷花,生有蘭草的水澤中長滿了香草。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給誰呢?我想要送給遠方的愛人。回頭看那一起生活過的故鄉,路途顯得那么無邊無際。兩心相愛卻不能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