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白帝托孤文言文
- 2、白帝城托孤原文及翻譯
- 3、劉備托孤(文言文)全部詞語解釋
白帝托孤文言文
白帝城托孤原文及翻譯如下:原文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腦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卿為忠臣良將,宜擔此重任,維護國祚延續。若太子無立家理政之德,卿可自立為嗣。若有善策妙計,定家國天下之策,以酬三顧之恩,朕感激不盡。愿卿輔佐太子,統領百官,維護軍民,同甘共苦,共克時艱。今日托孤于卿,盼卿勿負朕望。如此社稷有望,天下太平可期也。
《白帝城托孤》的原文是:朕與卿于公同輔幼主,卿安可不負朕意?卿之子才,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白帝城托孤》出自于《三國演義》,是劉備在與東吳的大戰中失敗后,在白帝城病重,將諸葛亮招到身邊,將自己的兒子劉禪托付給他的一幕。
白帝城托孤可從幾個方面理解。慧眼識人。恩威并施。劉備深諳帝王平衡之道,安排之下互相牽制。
白帝城托孤原文及翻譯
白帝城托孤原文及翻譯如下:原文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腦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白帝城托孤的內容如下 《第八十五回 劉先主遺詔托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卻說先主在永安宮,染病不起,漸漸沉重,至章武三年夏四日,先主自知病入四肢,又哭關、張二弟,其病愈深:兩目昏花。厭見侍從之人,乃叱退左右,獨臥于龍榻之上。
”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章武三年春天,劉備在(白帝城的)永安宮病重,(于是)把諸葛亮從成都召來,把后事囑托給他。(劉備)對諸葛亮說:“先生你的才能超過曹丕十倍,必定可以安定國家,最終成就大事。
劉備托孤(文言文)全部詞語解釋
1、劉備)對諸葛亮說:“先生你的才能超過曹丕十倍,必定可以安定國家,最終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可以輔佐的話,那就拜托你輔佐了;如果他不成才的話,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
2、白話釋義: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劉備)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囑托給他,(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要十倍于曹呸,必能安定國家,最終成就大事。若嗣子可以輔佐的話就輔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話你就自己稱帝吧。
3、《劉備托孤》翻譯:章武三年的春天,劉備(上一屆的帝王)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緊急將諸葛亮召到成都,把自己的逝世后的后事囑托給他。劉備對諸葛亮說道:“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能安定國家,最終成就大事”。若我的嗣子可以輔佐的話就輔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話你就自己取而代之吧。
4、托孤用意 劉備托孤時用意很深,雖然僅僅幾句“我兒可輔則輔,若不可輔君當自立為王。”但是用意極其深刻,當時劉備清楚,舉國上下,除了劉備就是對諸葛亮最敬重了,若劉禪真的是個昏庸無能的人,那么,諸葛亮勢必會取代劉禪,奪走他的天下,可以說劉備并不信任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