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詩意的民情關懷
這句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出自清代詩人鄭燮的《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在這句詩中,鄭燮以其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富有詩意的畫面,同時也表達了他對民間疾苦的深切關懷。
“衙齋臥聽蕭蕭竹”,詩人描繪了一個寧靜的夜晚,他在官衙的書齋中休息,窗外風吹竹葉,發(fā)出蕭蕭的聲音,這竹聲,仿佛是民間百姓疾苦的吶喊,讓人心生感慨。“衙齋”指的是官衙中的靜室,它體現(xiàn)了詩人謙遜的品格和官職的微末。
“疑是民間疾苦聲”,詩人由竹聲聯(lián)想到民間的疾苦,表達了他對百姓生活的關注,在這句詩中,“疑”字的使用,既表現(xiàn)出詩人對民情的敏感,也流露出他對自己官職微末的無奈。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詩人用“些小”和“一枝一葉”來形容自己這些小小的州縣官吏,強調了官職的微末,詩人并沒有因此而忽視百姓的疾苦,反而更加關注民間的一舉一動,因為他深知,每一個百姓的苦難都牽動著他們的心。
這首詩不僅展現(xiàn)了詩人對民情的關懷,也反映了他對官吏職責的深刻反思,作為州縣官吏,鄭燮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他用自己的詩歌表達了對百姓的深情厚誼,同時也提醒著后來的官吏,要時刻關注民生,體察民情,為百姓謀福祉。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這句詩,以其詩意的表達和深刻的內涵,成為了中國古代文學中關注民情、關注百姓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