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間大學公共體育課的重要作用
在新冠疫情期間,大學公共體育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旨在增強學生的體質,更是一堂培養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教育課程。
作為通識必修課,體育課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展現出其多重價值,它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抵御病毒的能力,還能有效緩解學生的焦慮情緒,釋放心理壓力。
在新冠疫情期間,開展體育課帶來的益處顯而易見:它不僅有助于預防和治療疾病,促進心理健康,還能增強肌肉和骨骼的功能,通過將學習與體育鍛煉相結合,進行更多的體能訓練,可以有效提升自身免疫力,共同抗擊疫情。
體育課程是對學校體育教育總體目標、內容、活動方式的整體規劃和設計,對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至關重要,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發,打破了學校體育教學的正常模式,使得許多體育教師難以迅速調整教學思路。
在后疫情時代,學校體育教育應充分認識到“育”的重要意義,傳統的學校體育發展理念過于側重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而對其思想品質的培養卻有所忽視,在新冠疫情期間,意志力不堅定的學生難以做到自律自強,很少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甚至在網課期間也常常偷工減料。
疫情期間學校體育教育發展的策略
1. 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在疫情時期,學生主要依賴于家庭體育活動,后疫情時期的學校體育教育應注重與家長的溝通,幫助學生建立適時、適量、自覺、主動的體育意識,實現家校聯動,共同提升學生體質。
2. 嚴格落實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要求中小學生校內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針對突發疫情,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學校體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體育教育教學活動,創新形式加強學校健康教育教學。
3. 發展體育興趣:高校體育教育應以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為主,提高他們的體育鍛煉意識,將學生作為體育教學的主體,根據學生需求進行教學,滿足學生的各種需求。
4. 重視學生個性發展:倡導人性化教育,強調學生個性發展,注重運動項目的趣味性,弱化運動的強度和技能學習,但需注意,個性化教育不應偏離初衷,確保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網課體育課的開展方式
1. 老師帶領學生共同運動:如廣播操、韻律操等,或進行一些運動練習。
2. 老師提供體育視頻:如武術練習等,讓學生跟隨視頻學習。
3. 老師講解體育知識:如籃球、足球等,邊放課件邊講解。
4. 設計互動環節:每節課設置主題討論,如“德、智、體、美、勞”五育教育中體育與勞育的關系、疫情防控期間,大學生居家健身的必要性等。
5. 注重互動,豐富課堂:通過多種互動形式,如主題討論、搶答等,提高學生上課積極性。
由居家鍛煉回歸體育課堂的過程轉換
1. 正確開展體育教學:根據防控手冊,增加校園安全管理,同時增強學生鍛煉,提高體質及免疫力。
2. 合理安排體育活動:居家鍛煉后,到校后應安排體育課外活動和體育教學活動,合理劃分班級區域,錯峰進行,避免學生與老師大量聚集。
3. 展示鍛煉成果:通過展示鍛煉成果,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心。
學校如何組織學生體育鍛煉
1. 創造積極的體育氛圍:組織各種體育活動,如運動會、比賽、俱樂部等,讓學生感受到體育的樂趣和成就感。
2. 提供多樣化的體育項目:提供多種不同的體育項目,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增加他們的興趣和參與度。
3. 堅持每天1小時體育鍛煉:利用體育課、課間操、眼保健操、和學生自主選擇的運動項目,促進師生體質健康發展。
4. 教師激發學生運動激情:精心設計活動,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逐步培養他們的體育意識、體育習慣和體育能力。
5. 爭取領導支持:做好學校領導的工作,爭取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給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安排必要的時間。
6. 發揮體育干部、體育骨干的主觀能動性:以小型體育競賽引導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將學生過多的空閑時間引入其中。
疫情下如何上體育課
1. 線上教學:采用線上教學方式,如騰訊會議或釘釘直播,多與學生互動,布置任務,提高學生上課積極性。
2. 老師帶領學生共同運動:如廣播操、韻律操等,或進行一些運動練習。
3. 提供體育視頻:如武術練習等,讓學生跟隨視頻學習。
4. 老師講解體育知識:如籃球、足球等,邊放課件邊講解。
5. 注重互動,豐富課堂:通過多種互動形式,如主題討論、搶答等,提高學生上課積極性。
6. 明確居家健身與室外體育課的區別:考慮教學環境、組織形式、教學關系、評價方式、管理方式、技術支持等方面的變化。
7. 考慮學生個體差異:在安排居家體育鍛煉時,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
8. 適合孩子在家進行的體育運動:如跳繩、跑步等,鍛煉孩子的身體靈活性和協調能力,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9. 注意佩戴口罩:不建議孩子戴著口罩做劇烈運動,可能會引起缺氧,如需上體育課,建議在通風的戶外進行,選擇可保持一定距離的運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