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疃字怎么讀?
- 2、...而命名的地名還有許多,我知道………地名的由來………
- 3、浙江省象山縣內各地區地名的由來
- 4、贛榆縣的由來是什么
- 5、姜疃鎮的地名由來
- 6、【漲知識】家鄉貴州黔東南各縣地名的來由
疃字怎么讀?
1、漢字:疃 拼音: tuǎn 筆畫: 17 部首: 田 五筆: lujf 基本解釋疃tuǎn 禽獸踐踏的地方,村莊,屯(多用于地名):白家疃(在中國北京市)。
2、疃 拼音:tuǎn,筆劃:17 部首:田 五筆輸入法:lujf 疃 tuǎn 禽獸踐踏的地方,村莊,屯(多用于地名):白家疃(在中國北京市)。筆畫數:17;部首:田;疃 tuǎn 【名】禽獸踐踏的地方〖track〗盤桓疃畔巒端路,見一個繞倒忉騷老夫。
3、疃的拼音: tuǎn 注音:ㄊㄨㄢˇ 疃的釋義 禽獸踐踏的地方,村莊,屯(多用于地名):白家疃(在中國北京市)。
4、疃的拼音: tuǎn 注音:ㄊㄨㄢˇ 疃的釋義 (1)禽獸踐踏的地方,(2)村莊,屯(多用于地名):白家疃(在中國北京市)。可以組成的詞語:村疃、町疃、畦疃、雙疃村、河南疃。
5、疃的讀音是:tuǎn 漢字釋義:禽獸踐踏的地方,村莊,屯(多用于地名):白家~(在中國北京市)。
...而命名的地名還有許多,我知道………地名的由來………
1、介休市——公元前636年,晉文公返國賞隨臣,介子推不言祿,與母隱居綿山。晉文公焚林求賢,子推不出,竟與母抱樹而死。后,介休即依介子推死于此而得名。孝婦河——因發源于北齊孝婦顏文姜的家鄉(今淄博市博山區)而得名。桃源縣——因東晉詩人陶淵明所作《桃花源記》而得名。
2、上海之稱始于宋代,當時上海已成為我國的一個新興貿易港口,那時的上海地區有十吅八吅大浦,其中一條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設有上海鎮。1292 年,上海改鎮為縣。這是上海這一名稱的由來。1949年,上海設為直轄市。
3、贛州:因東有章水,西有貢水,市在二水之間,二水之名合為“贛”字,因以得名。景德鎮:宋真宗景德年間,因此地燒御用瓷器上有“景德年制”字樣,故改名“景德鎮”。杭州:傳說大禹治水時到了這里,舍航登陸,“航”“杭”同音,故叫“杭州”。
4、今天由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合而成的“武漢市”,其歷史只有74年。
5、武漢卓刀泉:相傳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曾駐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帶。當時部隊缺乏飲水,“羽用刀卓也”,于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禎喝過這兒的泉水,極為贊賞,于是筑井臺建井亭,并手書“卓刀泉”三字。
浙江省象山縣內各地區地名的由來
據歷史記載,賓陽鎮在唐朝時期就已經存在,當時稱為“賓陽里”。在宋朝時期,賓陽鎮成為了象山縣的一個重要商業中心和港口城鎮。隨著時間的推移,賓陽鎮逐漸發展成為一個以漁業和農業為主的小鎮。
到了唐朝,象山縣建立了,縣城就設在蓬萊山下的彭姥村。以后,有人在蓬萊山上挖出了一塊石碑,石碑上刻著蓬萊觀和水井的由來。人們根據碑文記載,把蓬萊山改稱丹山,造了煉丹亭,重建了蓬萊觀,塑了陶弘景的像,把陶弘景煉丹用的水井,取名為“丹井”,蓬萊山下的縣城稱為“丹城”,一直沿用到今天。
因與甌海縣白象公社重名,1982年10月改稱為北白象公社。1983年建立北白象鄉。1985年4月經省人民 *** 批準為建制鎮。1992年撤擴拼,由原北白象鎮、三山鄉、茗嶼鄉、萬家鄉、洪渡橋鄉合拼為現北白象鎮。
贛榆縣的由來是什么
贛榆地夏以前屬九夷,商屬人方,西周屬莒、祝其二國。戰國時,先后歸越、齊、楚領地。秦時置贛榆縣,治于鹽倉城,屬瑯琊郡;漢屬贛榆、祝其、利城三縣,分屬瑯琊、東海二郡。
朐縣、贛榆、東海地名來源于山水也成為命名這一地區的慣例,灌云縣取灌河、云臺山首字命名;連云港因前有連島后有云臺山而得港名;連云市因港而得市名;灌南地處灌河之南;響水縣則直接取自響水口,以至于后人還出了個“響水口橋口水響”的對聯在全國征求下聯。
以1940年為界限,1940年之前,贛榆縣都是江蘇省轄區,再向前追溯就是屬于江南省淮安府,后在日本侵略中國,將贛榆縣偽 *** 隸偽淮海特別區,接著改為省,一年之后,在贛榆縣成立了抗日民主 *** ,屬于山東省濱海專屬。
那江蘇的贛榆的贛呢?首先,贛榆縣建立很早,1979年,在陜西省臨潼縣趙背戶村秦代刑徒墓中出土兩片書有贛榆距、贛揄得瓦文墓志,證實贛榆置縣于秦代,贛榆之名文獻記載始見于西漢,寫作贛揄。
秦時置贛榆縣,治于鹽倉城,屬瑯琊郡。西漢時,贛榆縣境內形成贛榆及祝其、利城三縣,分屬瑯琊、東海二郡。元年,漢平帝劉衍封大司徒馬宮為扶德侯,置國于贛榆,贛榆縣移治郁洲(今連云港市北云臺山)。198年,曹操廢贛榆縣,升利城縣為郡。
贛榆區,由原贛榆縣于2014年7月9日撤縣建區,當前是連云港市三個行政區之一,位于中國華東、長江三角洲地區,地處江蘇省東北部,江蘇沿海經濟帶和東隴海產業帶的東部交匯處。全區總面積1514平方公里,轄15個鎮,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427個行政村、42個社區,人口13萬。
姜疃鎮的地名由來
因駐地得名。明中葉建村,因地勢底凹,喻為江底,取名江疃,后演變為姜疃。
應該是現在的姜疃鎮五龍河東面的東石水頭村,西石水頭村,后石水頭村一帶。過去這一帶可能叫石水社。我是遼寧鞍山遲姓,也在找我的祖籍地(九甲石水社),通過山東朋友寄給我民國時期的地圖和明清時期的萊陽鄉區劃分我推斷是這里。
萊陽市轄5個街道、13個鎮:城廂街道、古柳街道、龍旺莊街道、馮格莊街道、柏林裝街道、沐浴店鎮、團旺鎮、穴坊鎮、羊郡鎮、姜疃鎮、萬第鎮、照旺莊鎮、譚格莊鎮、河洛鎮、呂格莊鎮、高格莊鎮、大夼鎮、山前店鎮;以及萊陽經濟開發區。
【漲知識】家鄉貴州黔東南各縣地名的來由
1、唐為黔中道;宋屬夔州路;元屬湖廣行?。幻髦觅F州土司,是為貴州得名的開始,后置貴州布政使司;清改貴州省,省名至今未變。
2、遵義市,轄區:匯川區、紅花崗區、播州區、赤水市、仁懷市、桐梓縣、綏陽縣、正安縣、道真縣、務川縣、鳳岡縣、湄潭縣、余慶縣、習水縣。六盤水市,轄區: 鐘山區、盤州市、六枝特區、水城縣。安順市,轄區:西秀區、平壩區、鎮寧縣、普定縣、關嶺縣、紫云縣。
3、本次采訪地名故事,我感慨頗深。當地地名的來歷主要有三個:一是歷史故事,比如常勝坡,比如點將臺,比如堆子村,比如石窯村。一是歷史遺跡,比如東河橋村,比如清風寺村。三是名字來源于民間傳說,比如五龍山,比如紅花鋪。如有時間,這些都值得一寫。
4、居住文化 貴州少數民族大多靠山或依山傍水居住。他們就地取材,搭建住房。如黔東南一帶的杉皮房、吊腳樓,基本全是木質結構,也稱干欄式房屋。其特點是用木樁搭樓,上面住人,下面飼養家畜、家禽和放置農具。
5、龍船節龍船節是流行于湘西和黔東南施洞、松桃一帶的苗族節日。大都在農歷五月初五進行。這天除了角逐龍舟外,還有 *** 、 *** 、踩鼓等活動。姐妹節在貴州省東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農歷三月十五至十八日為苗家“姐妹節”。節日里,苗家按傳統風俗都要吃“姐妹飯”。
6、蕎涼粉 蕎涼粉是安順居民、尤其是少男少女最寵愛的小食。它是以蕎麥磨漿熬制后做成,澆以腐乳、紅油、炸黃豆、脆花生等后攪拌食用。吃一口香辣濃冽,極富刺激。破酥包 包子暄軟,餡心細嫩,味咸鮮香,因內有層次,故稱為破酥,為安順地區名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