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疏勒城遺址在哪里
1、疏勒城遺址位于奇臺縣城南64公里處的半截溝鎮麻溝梁村天山北坡的丘陵地帶。漢代西域車師國境內的一座城池,該城在天山北麓,傍臨深澗,地勢險要,扼守天山南北通道。
2、疏勒城遺址位于 *** *** 自治區昌吉 *** 自治州吉木薩爾縣泉子街鎮,具體位置可能在396鄉道附近。然而,請注意,上述信息可能隨時間變化,建議在實際訪問前再次核實遺址的具體位置。疏勒城是漢代西域車師國境內的一座重要城池,位于天山北麓,傍臨深澗,地勢險要,扼守天山南北通道。
3、位于 *** 奇臺縣境內的石城子遺址就是東漢耿恭駐守的“疏勒城”舊址。立夏后的奇臺縣江布拉克風景區,天高云淡,綠油油的小草破土而出,重新覆蓋光禿禿的山頭。緩緩融化的天山積雪匯成小河,滋潤著山前的丘陵地帶。
4、疏勒城和疏勒國的區別:疏勒城并非疏勒國,疏勒國在一千七百公里外的喀什地區,疏勒城在天山北麓的奇臺縣。疏勒城(屬車師國,不在疏勒國境內),歷經魏、晉、隋、唐諸朝代,是 *** 迄今發現的唯一的漢代風格建筑遺址,歷史上的疏勒城保衛戰就發生在此城地。
5、疏勒城位于 *** *** 自治區昌吉 *** 自治州奇臺縣338鄉道,其具體位置在歷史文獻和現代考古研究中存在爭議。這座古城大約兩千年前就存在,是東漢西域都護府的一部分。疏勒城不僅是一座軍事要地,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這里曾經發生過一場震撼古今的戰事,即疏勒城保衛戰。
6、從地理位置來看,從石城子遺址翻越天山后即可到達柳中城,中間有多條道路可以交通,便利漢軍相互支援。根據這幾年持續的考古發掘工作,并參鑒相關文獻記載,基本認定石城子遺址就是漢代的“疏勒城”。
“國主”戰斗到26人彈盡糧絕始終沒有放棄的大東漢鐵血英雄
1、耿恭是東漢開國領袖耿_的侄子。他“慷慨大方,天賦一般。”漢永平十七年,任西域都督,駐成進普。永平十八年二月,北匈奴軍攻打車駕。被達汗帝國安插在車師背后的耿恭,作為E國的隊長,有責任和義務幫助車師國。他派了三百名騎兵去救援。然而,北匈奴如此兇猛,耿恭派出的300人對其他人來說是不夠的。
漢代疏勒城唯一城門找到
1、“那就是我們今年發掘出的城門。史書記載,這是漢代疏勒城唯一的城門,當年東漢名將耿恭就是站在這個城門上拒絕匈奴勸降的。也就有了岳飛后來寫就的詩篇: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 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吳勇笑著說道。
2、經過幾年的調查和發掘工作,發掘了遺址城門門道及內側遺跡區以及城西墓葬和陶窯,城內外布局更加清晰,基本認定石城子遺址就是漢代的“疏勒城”。石城子遺址鳥瞰 石城子遺址(疏勒城)于1972年奇臺縣第一次全縣文物普查時發現,2013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經過長達6年的發掘, *** 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已基本確定:位于 *** 奇臺縣境內的石城子遺址就是東漢耿恭駐守的“疏勒城”舊址。歷史上,東漢將士曾在這里與匈奴發生激戰,涌現出耿恭等一批青史留名的英雄人物。如今,在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這座經歷過血雨腥風的絲路重鎮重現真身。
4、耿恭守衛疏勒城的歷史意義為:彰顯了中華民族誓死保衛疆土的英雄氣概。耿恭守衛疏勒城建在懸崖峭壁之上,地形十分險要,北高南低,起伏較大。根據歷年來已發掘遺跡以及周圍出土文物推斷,疏勒古城遺址為兩漢時期的遺存,與碳十四測年吻合。中科院 *** 考古研究所于2014年正式向國家文物局申請疏勒古城遺址考古發掘。
5、疏勒城是東漢初,西域出現天翻地覆之變時期的擎天柱石。關于疏勒城的往事,都與一位名叫耿恭的將軍有關。關于耿恭與疏勒城,《后漢書》卷十九這樣記載:耿恭出自名將世家。東漢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冬,耿恭隨軍出塞,因戰功被任命為戊己校尉,作為一支威懾力量,率所部屯戍在車師后部的金蒲城。
6、這是建初元年正月,大雪封山,積雪最深達一丈,塞外寒冬里似乎處處隱藏敵情。2000名漢兵在范羌率領下長途跋涉,精疲力盡到達疏勒城下。夜晚大批兵馬臨城,耿恭以為匈奴援軍來了,準備做最后的戰斗。
求《耿弇·后漢書列傳》譯文
1、耿弇率先渡過淄水,和重異的部隊相遇,騎兵部隊想要沖鋒,耿弇怕挫敗了張步的銳氣,以后就不敢進軍了,故意向重異示弱來迷惑他,于是率領部隊回到臨淄小城,駐扎在里邊。
2、始置西域都護、戊己校尉,乃以恭為戊己校尉(應該是戊校尉),屯后王(車師分前后兩部,后王為后部首領)部(轄區)金蒲城,謁者(官名)關寵為戊己校尉(應該是己校尉),屯前王部柳中城,屯各置數百人。
3、出自南朝·范曄《后漢書·耿弇傳》。“有志者,事竟成”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做事終究會成功。原文選段:帝謂弇曰:“昔韓信破歷下以開基,今將軍攻祝阿以發跡,此皆齊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韓信襲擊已降,將軍獨拔勁敵,其功乃難于信也。又田橫亨酈生,及田橫降,高帝詔衛尉不聽為仇。
4、出自《后漢書·耿傳》原文:”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譯文:有志者事竟成比喻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任何難題最終都會迎刃而解,在困難面前毫不畏懼,勇往直前,懷揣著心中遠大的志向,那么無論任何事情,總會成功。有志者事竟成起源于東漢時期的一個典故。
5、【原句】會天暴風雨,隨雨擊之,殺傷甚眾。匈奴震怖,相謂曰:“漢兵神,真可畏也!”(《后漢書·耿弇列傳第九·耿恭傳》)【譯文】適逢(或:剛好遇上)天降暴風雨,(耿恭)乘風雨大作之際縱兵出城猛攻敵陣,殺傷敵兵很多。